韓先生是京城有名的女先生,才名在外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她的身上雖然無品無級,每年卻都會作為姐兒們才藝比試的評委得到皇后娘娘的邀請,今年也不例外,因此很能理解姐兒們此刻的興奮心情。
韓先生很喜歡安靜乖巧的王秀英,此刻見平日裡最悶的王秀景和最膽小的王秀琴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幾位姐兒的討論,唯獨王秀英興致缺缺,不由有些驚訝。
漫步到王秀英面前關切地問道:“五小姐怎麼不跟著姐妹們一起討論,是不想去還是生病了?”說罷伸手在王秀英額頭輕輕碰了碰。
“她呀,今日做錯了事被祖母罰了,哪裡高興地起來?”平時如同悶葫蘆一般的王秀景突然開了腔,只是她那幸災樂禍的聲音顯得尤其刺耳。
韓先生目光一冷,轉向王秀景,雖然只是靜靜地看著王秀景,臉上的神情也如平日時候一樣帶著暖人的春風,卻給了王秀景無限的壓力,讓她剎那間重新成了悶葫蘆,再不敢造次多言。
韓先生驚訝於乖巧懂事的王秀英到底做了什麼樣的錯事,才會被老夫人處罰,不過當著姐兒們的面,韓先生沒有詢問,只是揹著手回到上首的講臺,輕咳一聲開始今日的教學。
在韓先生的眼裡王秀英這個女孩兒一直顯得十分乖巧懂事,有著與年齡極不相襯的穩重,卻又極懂藏拙。
剛剛開始接觸的時候,韓先生很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讓一個明明極為聰慧的孩子非要隱藏自己身上的光芒,又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才會讓人從一個明明六歲還不到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
直到慢慢了解到王秀英的身份以及她成長的軌跡,多少能夠明白王秀英為何要藏拙,只是依然不明白為何小小年紀卻給人帶來了滄桑感。
在王秀英的眼裡韓先生像極了她在現代當老師的媽媽,所以無論是前世還是這輩子,王秀英對韓先生都有一種孺慕之情。
韓先生輕輕觸控額頭的感覺更讓王秀英想起現代的媽媽,乾淨而溫柔的觸感是那麼的相像,讓她有了傾訴的慾望。
於是在放學以後,王秀英以有疑難問題需要問先生為由留在最後。
韓先生靜靜聽完王秀英對今日請安時所發生之事的描述,王秀英沒有加入一絲自己的意念,只是平敘整個過程,最多隻是將她看到的每個人的表情進行了描述。
雖然王秀英的表情十分平靜,語氣也相當平實,可是韓先生還是從她表情的細微變化和聲調的高低中感覺到了她內心的不平靜。
已年過三旬的韓先生沒有成親更沒有孩子,但是長期的教學,讓她接觸過不同的孩子,像王秀英這般隱忍的孩子還是第一次遇到,因此聽完王秀英的描述,韓先生覺得十分心疼。
不過她明白,她只是伯府請來教姐兒們們識字的先生,絕對不能介入伯府後宅的紛爭,今日這樣的情況,最多隻能給王秀英當個知心姐姐。
韓先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她也看出來,王秀英今天之所以會向她陳述發生的事,並不是要她幫她出面解決什麼,她純粹只是要找一個人說說話罷了,因此她只需要當一個好聽眾,讓王秀英有一個可以紓解內心壓力的機會,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