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宋軍的喜訊即是同軍失利。
“敗了?”
徐澤接過範青遞上的第五軍軍情急報,認真檢視起來。
為了創造“十面埋伏終有一疏”的戰場形勢,馬擴之前擬訂作戰計劃時,便刻意控制了各部作戰命令下發的時間。
第五軍渡江部隊收到命令的時間最晚,倉促間難以湊齊運送重炮營過江的船隻,且漢陽水系眾多重炮營難以展開,便只在漢陽軍投入了張雄一個缺編師。
其部在前面的渡江和穿插作戰表現都很不錯,接連打敗了依託地勢頑抗的宋軍,按時完成了作戰計劃的各節點任務。
但在渡過漢水,準備截斷趙構退路時,半路卻殺出來一個程咬金。
宋軍韓世忠部意外地出現在戰場上,並果斷向正在渡江的同軍發起了突擊。
相對於同宋兩軍動輒數萬人的大戰,這場僅有數千人交戰非常不起眼,卻是同軍兩軍這些年來最激烈的戰鬥。
戰鬥結束時,雙方各自付出了千餘人的傷亡。
同軍張雄部在半渡遭擊的極度不利形勢下,師正親自打反擊,擋住了宋軍的瘋狂衝擊,還救出了絕大部分傷員,嚴格講並不能算輸。
但宋軍韓世忠部也憑此戰的戰果,順利遏制住了同軍狂飆般地進攻勢頭,併成功掩護幾乎走投無路的康王趙構突出重圍。
更難得的是此戰還打出了正傷亡交換比,極大的鼓舞了宋軍士氣,稱此一戰為“漢水大捷”也絕不為過。
“下發陣圖害死人啊!”
放下戰報,徐澤以手扶額,為自己在滅宋之後的狂妄自大而檢討。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自己的輕敵狂妄,才有了馬擴這份漏洞明顯的作戰計劃。
由此才給了韓世忠可乘之機,最終造成了數百名忠勇將士的陣亡。
九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戰,七百多年前的肥水之戰,曹操和苻堅皆是佔盡優勢,又都在勝券在握時“飄了”,最終功敗垂成,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寶貴機遇。
漢水之戰並非兩軍決戰,同軍也沒有失去再次大戰的能力,無論是規模,還是戰爭的結果,都和赤壁、肥水兩戰不在一個層次上。
但欺負孱弱的趙宋王朝久了,大同帝國從皇帝到一線將士都少了創業之初的那份如履薄冰的謹慎,開始狂妄了,試圖一直將宋軍操弄於股掌之間,才有此之敗。
此事當戒!
當日,正乾皇帝就下發了聖旨,慰問在漢水之戰中表現堅韌的第五軍第六師,表彰他們團結一心,頑強不退絕不拋棄袍澤的戰鬥精神。
其人還在聖旨中認真總結了此戰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並主動承擔了決策失誤的責任,勉勵六師官兵放下包袱,抓緊時間休整補充,以待再戰。
之前,大同朝廷詔告天下趙宋已經滅亡,要求趙宋各殘餘勢力放棄抵抗等待同軍接收,以還天下百姓安寧。
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僅有實際上已經被同軍攻陷大半的兩淮和京西北路剩餘部分州縣受詔出降,其餘各地的反應皆很平淡。
究其原因,除了趙宋王朝剛剛滅亡,大部分地方還在憑慣性運轉,不及做出反應外,最主要的還是大同沒有開出任何出降的優惠條件,沒有展現包容天下的大胸懷,讓殘宋勢力選擇了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