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韓世忠部潛行至壽春縣城東南十里左右,打探到同軍已陷壽春城。
壽春與下蔡兩城相隔僅五十里,途中還要經過兩水一山,兩城皆被同軍拿下的情況下,之前與李綱約定打下蔡的計劃已經不能再執行了。
韓世忠當即決定改攻壽春縣,並令麾下兵士就地修整。
待到下半夜,其人才率眾摸到壽春城下。
佔領壽春縣的同軍是張雄麾下的三個營,因兵力有限,城牆上僅部署了幾個巡邏警戒組,並不足以形成不間斷的交叉巡戒。
韓世忠親為先登,瞅準巡戒同軍的空檔,以勾繩攀上城牆,直到接應了七個人上城,才被同軍的巡邏小組發現。
焦急的敵襲鑼音響起後,雙方並沒有直接爆發激烈的戰鬥。
同軍城牆上的每個巡邏組士兵僅有兩人,發現韓世忠等人的動靜後,就邊報警邊退入譙樓防守。
而宋軍僅有幾個人,就算殺了已經報警的同軍士兵也奪不了城,抓緊時間拉更多袍澤上城才更重要。
並沒有經歷多長時間,又拉上了幾個人後,韓世忠才帶先登者前去搶佔譙樓。
然後,其人就後悔了。
因壽春縣才下,同軍按照慣例實行宵禁,並安排有若干隊士兵在街道上巡邏。
聽敵襲鑼音後,就近的巡邏隊第一時間便衝上了城牆。
城牆下的軍營也快速響應,快速著裝後,便以小隊為單位帶上城牆。
韓世忠雖然驍勇異常,以一當十,很好地發揮了猛將兵膽的作用,接連砍殺數人。
但同軍佔據有利位置,又有接連不斷的增援,很快就擋住了宋軍的進攻。
而且,敵襲訊號發出後,同軍經過短暫的混亂便迅速恢復冷靜。
除了韓世忠等人所在的東面,其餘三面城牆上沒過多久就燃起燈火,明顯是得到了增援,城中也加派了巡邏隊,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居民騷動現象。
成功的偷襲戰例之所以能以弱勝強,靠的是以有備對無備,只有被偷襲方遭襲後出現混亂效果,偷襲方才能趁機擴大混亂並造成極大殺傷。
但很遺憾,宋軍這次偷襲完全沒有達到這個效果。
偷襲打成了強攻,人少士氣低配合還不夠的宋軍便開始顯現頹勢。
韓世忠見勢不妙,且戰且退,最終帶著兩根箭矢和數處砍傷垂下了城牆,並迅速消失在夜幕中。
同軍的首要任務是守住壽春縣,並沒有立即出城追擊這波膽敢偷城的宋軍,由此給了韓世忠部從容逃脫的時間。
這次襲城戰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卻因為是城頭上短兵肉搏,烈度並不低。
大宋淮南路宣撫使李綱隨後送往臨安朝廷的戰報顯示本方損失兩百餘,同軍的傷亡則超過三百人,乃是宋同兩軍對決史上絕無僅有的正交換比。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閱讀網址: ,感謝支援,希望大家能支援一下手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