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二章 滅亡高麗的時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二章 滅亡高麗的時機 (1 / 4)

李綱奉迎太上皇返回臨安,避免大宋出現天有二日的局面,乃是有功於朝廷,卻被趙桓趁機將驅逐出朝堂,看似莫名其妙,其實當事人都很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表面看,這是與李綱有隙的潛邸寵臣耿南仲一再向皇帝進言的“功勞”。

真正的原因卻是大宋君臣被同軍打怕,趙桓深怕大同再次興兵南下,更受夠了主戰派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痛苦感覺。

因而,對於新任樞密使許翰“複種師道之任”以加強軍備的提議,趙官家便以“師道已老,難用”為由給直接否決了。

但對於“輸租賦代割地之約”的建議,其人卻是有一些興趣。

趙桓做皇帝的天資確實比起其父趙佶這個昏君還相差甚遠,但好歹也做了小半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政治小白。

大宋雖然又一次輸掉了與大同的戰爭,靠著卑辭厚幣割讓國土,才乞得同軍退兵,但正乾皇帝並沒有逼迫大宋皇帝趙桓去尊號而對大同稱藩。

也就是說,大宋依然是繼承大唐正朔的王朝。

既然是正朔,王業不偏安,就不能放棄恢復故都汴梁的努力。

甚至,北伐燕雲一統天下的口號也還要繼續提。

大宋可以慫一時以換取喘息之機,卻絕不能慫一輩子。

咳!

就算真要慫一輩子,對國內的宣傳也絕不能慫,必須把北伐燕雲恢復故土的“祖宗遺志”不斷傳承下去。

因為,這就是維繫大宋還是“大”宋的“政治正確”。

以增加租賦的方式換回東京真是一個絕妙的點子,別管能不能成功,至少能向國人證明朝廷在努力恢復故土,有利於鼓舞因再次戰敗而離散的人心。

試一試總歸不是壞事,萬一正乾皇帝一高興就答應了呢?

趙桓的想法得到了宰執們的支援,大宋新任中書侍郎唐恪受領了此項重任,出使大同商議“輸租賦代割地之約”。

唐相公一行數人進入開封府段國境,便被巡邏的同軍士兵扣下。

大宋使團被安置在鄢陵縣驛館,等了將近一旬時間,大同朝廷的回覆才送到:

其一,開封既已正式納入大同治下,便是本朝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同斷沒有拿本國土地百姓換錢糧的先例,租賦代割地之議免談。

其二,討宋之戰已經結束數月,仍有宋人擅自潛入開封境內圖謀不軌,趙宋朝廷是真不知此事,還是暗中支援?

其三,淮南東路至今兵亂未止,嚴重影響大同臨近州縣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只需,趙宋朝廷若是沒能力保境安民就別浪費時間,大同可以替你們管!

正乾皇帝的意思很明確:趙宋連自己內部的問題都解決不好,憑什麼惦記已經落入大同口袋的開封?

還沒走到燕京,出使任務便失敗了,唐恪卻不敢賴在鄢陵與接洽自己的大同官員討價還價。

其人當日便告辭離開,急匆匆往回趕。

數日後,唐相公帶著大同朝廷的嚴正宣告回到臨安。

得到這個壞訊息,大宋君臣頓時亂作一團,再沒心思琢磨什麼故都東京了,慌忙研究解決淮南東路問題的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