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過,罵過,拼過,也絕望過……
一旦想清楚了自己既打不過城外的敵人,也打不贏城內的對手後,李綱反而放下了一切,心平氣和了。
吳敏走後,李綱百念俱平,也不管城內的紛爭了,直接尋了一張靠背椅坐下,頭一歪——睡著了。
自逼迫道君退位後,李綱就一直極度繁忙和亢奮,這麼多天來都沒有睡一個安穩覺,這下沒了壓力,頓時睡得很沉很香,還做了一個美夢。
在這個夢裡,其人金榜題名之後官運亨通,年紀輕輕便位列宰執,大宋也沒有戰火硝煙,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四海昇平……
大宋最強硬的主戰派代表李綱終於放下了包袱,睡夢中露出久違的笑容。
城內一些不願做亡國奴的大宋精英卻不想就此放棄,正在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聽說天子罷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李相公後,大宋最有活力的“民意”領袖太學生陳東當即率諸生數百人趕到宣德門外求見天子,並再次上書:
“臣聞任賢勿貳,去讒勿疑者,社稷之主也;奮不顧身,死生以之者,社稷之臣也;妒賢嫉善,妨功害能者,社稷之賊也。
恭惟陛下,聰明英睿,獨智旁燭,賢邪之分,宸衷判然,天下戴以為社稷之主。
在廷之臣,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綱是也,所謂社稷之臣也。
其庸僇不才,忌嫉賢能,動為身謀,不恤國計者,李邦彥、白時中、趙野、王孝迪、蔡懋、李鄴之徒是也,所謂社稷之賊也……
陛下斷然不疑,拔綱於卿監之中,不一二日,任為執政,中外相慶,知陛下能任賢矣……
又罷李綱職事,臣等驚惑,莫知所以,此必邦彥擠陷……
綱起自庶官,獨任大事,邦彥等嫉如仇讎,恐其成功,因綱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間投隙,歸罪於綱……
陛下若以臣等之言為未足信,試御樓呼召耆老一問之,呼軍兵一問之,呼道路商旅一問之,試諮有官君子使言之,必皆曰綱可用而邦彥等可去也。
陛下用舍之際,不可不慎!
臣等布衣之賤,論及宰相,罪當萬死,幹冒天威,不勝俯伏待罪之至!”
大宋雖然單方面停戰,但大戰實際並沒有停止,臨安城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這麼多太學生伏闕上書,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大規模極端事件。
輪值的班直們不敢隱瞞,當即就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皇帝。
但趙桓此時滿腦子想得都是城外的同軍和正乾皇帝,根本沒心思處理這些搗亂的太學生,乃選擇了“拖”字訣。
其人指望自己不管不問,諸生苦等無果,便會自去。
太學生們卻沒有讓趙桓如願,天子不給答覆,諸生就堵住宣德門不走。
而在此期間,陳東上書中的“社稷之賊”李邦彥也已經辦完差回到城中,進城後,就徑趕往宣德門準備進宮向皇帝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