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馬革裹屍就是武將宿命與榮耀,何灌也能夠坦然接受戰死沙場的結局。
數十年前,其人還是火山軍董家寨一個小小的巡檢,得知契丹人頻繁入境挑釁,毅然決定前去驅逐時,就做好了死於衝突的準備。
如今,何灌已經年逾花甲,子孫滿堂,就更不怕死了。
只恨時乖命蹇,平白受梁方平那閹人拖累,稀裡糊塗就跟著潰兵放棄了汝州,導致自己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皇帝明確拒絕其人的入城請求,並命何灌收攏潰兵準備迎敵,表面是要其人以血戰自證清白,實際卻是提前蓋棺定論,不給他辯駁的機會。
自那一刻起,何灌就知道自己該死了——非常屈辱地去死。
就算戰死沙場,也要洗刷不了“望風而逃”的汙名。
世間事就是這麼殘酷,大是大非面前行差踏錯,再怎麼悔恨都於事無補。
皇帝給何灌的詔命是駐守臨安城東南角,並收攏潰兵準備禦敵。
還別說,因為同軍騎兵並未全速追擊,讓不少潰兵逃出生天並陸續歸營。
汝州到臨安有四百餘里路,能夠逃這麼遠的都不是簡單人物。
歸營雖然有繼續打仗的危險,但營中好歹有熱菜熱飯,吃一頓是一頓,晚上還能睡兩個囫圇覺,就算要接著跑,也得先養足了精神再說。
顯然,指望這些驚魂未定的潰兵和同軍作戰極度不現實。
他們要是有這士氣,也不會還沒開打就放棄更加容易防守的堅固城池一路逃到臨安城下了。
老於帶兵的何灌也清楚這一點,其人特意將營盤紮在城牆上“威冂大將軍”火炮的極限射程以內,以期最大程度穩住兵心。
並希望敵軍知難而退,不要打本部人馬的注意,以儘量多拖一些時間。
其人這麼做自有原因,扛住敵人攻擊的時間越久,天子重新接納他的機會就越大。
不到最終戰死的那一刻,何灌還是不想放棄洗刷汙名的努力。
可惜,敵人沒有成全其人心願的義務。
次日大早,同軍騎兵拔營後,便直奔何灌這處小營而來。
宋軍潰兵倉促建立的營寨並不牢固,甚至連拒馬都未設定,卻也不是騎兵能夠直接沖垮的紙糊營寨。
岳飛堅持一早就要拔出這座營寨,自有原因。
其部深入敵後,人數有限,必須一戰打出威名,讓所有宋軍都不敢出城滋擾,才方便下一步的行動。
岳飛昨晚帶人繞城勘察敵情時,就注意到了臨安城東南的這處營寨。
營中有將旗,很容易確認他們就是汝州逃來的潰兵。
望風而逃者不可以言勇,潰兵士氣必然極度低下。
僅僅休息一個晚上,潰兵的體力不僅得不到恢復,還會因為短時的放鬆,讓狂奔數百里後的身體不良集中爆發。
而營寨紮下的位置如此靠近城牆,更是出賣了主將不敢與同軍作戰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