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並沒有忽悠王黼,趙宋使團再次趕到河東路之前,其人就已經命戰部擬定了針對李成部亂軍的作戰方案。
同軍向來以平定天下動亂為己任,打擊一切禍害天下者。
當初為趙宋朝廷平定瀘南夷人、京東路李子義、兩浙路方臘,現在再出手打擊衛州李成,出發點都是一樣——誰禍亂天下就打誰!
無論趙宋朝廷是否請求出兵,大同帝國都會嚴懲李成這等為謀私利而禍害百姓的野心家。
正乾皇帝計劃出動關勝、秦明兩部,由東西兩面同時出兵夾擊衛州和安利軍,以獅子搏兔之勢務求一擊即中,不給李成再次流竄的機會。
可惜,這一計劃難以實現了。
因為同軍這次準備打擊的敵人嗅覺靈敏,且極為警惕,遠比以往的對手卜漏、樊瑞、方臘等人更加狡猾。
一旬前,朝廷使團由大同境內返回開封府,途經衛州,李成親自護送使團過河。
其人雖然沒有盤問王黼等人這次出使的任務,但僅憑途中觀察的蛛絲馬跡,還是得出了大宋很有可能已經與大同媾合的資訊。
懷州、衛州、安利軍緊挨開封府,又處於大同帝國的邊境線上,位置極其敏感,在這裡搞事需要慎之又慎。
若是兩國緊張對峙,在此擁兵自重者操作得好尚有可能遊離於同宋之間。
但若是同宋兩國私下媾合,衛州這裡就絕不是渾水摸魚的好地方了。
無論大同還是大宋,都有足夠的理由解決掉此處的不安定因素。
李成能以一介縣弓手的身份出人頭地,在兩年之內急速躥升至現在的地位,當然不可能只是武勇知兵的無腦莽夫。
實際上,其人極善觀望風向,有著常人難及的敏銳嗅覺和冷靜頭腦,且行事極為果斷,正是憑藉這些優秀的品質,他才能多次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其實,李成並不能確信自己對同宋兩國形勢的判斷,但他卻不敢打賭。
其部不斷擴張,已經有近兩萬人,卻是憑藉各種手段吞併整編的一般宋軍。
而且,因為時間太倉促,整編也非常不徹底,內部矛盾極多,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沒有保證,也就比佔山為王的烏合之眾稍強上一些。
以其人的勇猛敢戰,再運用合適的戰術,憑藉這樣隊伍打打朝廷的軍隊並不是太難,至於跟戰無不勝的同軍硬碰硬?
大宋戰力最彪悍的折家軍、種家軍曾經這樣做過,如今在哪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成和同軍較量過,甚至敵人的恐怖,也非常清楚自己麾下兵馬的真實斤兩,從來就沒有拳打大同腳踢大宋的荒誕幻想。
這段時日,其人一面抓緊時間整編麾下亂軍,一面派出探馬偵察周邊敵軍動向。
得知同軍入駐懷州後,李成便立即派出信使,向朝廷彙報同軍侵入境內的警訊,並請求朝廷速派援軍或提供軍械,以支援本部人馬阻擊侵略者。
朝廷的回應很快,態度也非常積極。
教主道君皇帝一面肯定李成發現敵情並及時上奏的功勞,一面承諾朝廷已經在調動兵馬,最多旬日時間就有五萬大軍渡河支援衛州兵馬。
甚至,為了穩住李成,朝廷還在兩日後派人送來了兩船軍械。
事出異常必有妖,朝廷的熱情不僅沒能穩住李成,反而加深了其人之前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