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
天子被逆賊威脅要北面稱臣,身為掌軍重將的种師道不思以死抗敵報效君王,反勸皇帝“考慮應州之事如何收尾”。
种師道不上道,教主道君皇帝的臉色頓時垮了下來。
全看天子臉色辦事的樞密使蔡攸立即跳了出來,怒斥种師道。
“夏人入寇時,你也是這樣不慮征戰,先想著割地納款求夏人退兵?”
种師道年已七十有一,只比蔡攸的老爹蔡京小四歲而已。
其人本就是有脾氣的大軍頭,哪能容忍小輩如此囂張,立即摘掉幞頭,當殿跪倒。
“臣昏聵無能,難堪大任,請陛下責罰!”
孺子罵我,老子不幹了!
种師道並非普通的武夫,其人字彝叔,原名建中,因避今上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為師極,現在之名“師道”,還是教主道君皇帝御賜。
其人家世也了不得,乃是大儒种放從曾孫、名將種世衡之孫,家學淵源。
种師道幼年曾拜師關西大儒張載,入仕之初也是出任文職,後來才改的武職。
其人在西軍供職多年,多次參與抵禦夏國的大戰,積功至當前官位。
劉法殉職後,种師道便是西軍之中戰功、威望最為卓著之人。
教主道君皇帝趙佶拜种師道為保靜軍節度使,並將其調到京師,可不僅是為了加強開封府防務。
數月前,徐澤反叛建國的訊息傳至開封府,京師譁然。
為平息國內洶洶民意,天子將中書侍郎張邦昌落職的同時,還處理了一批有罪的官員,其中就包括貶豫國公童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英州安置。
童貫雖然欺瞞天子有罪,卻也是朝中最知兵且在西軍中富有威望的帥臣,其人被拿下後,本就隱隱失去掌控的西軍將更難被朝廷使喚得動。
這種情況下,調走老將提拔小將,以官祿分化瓦解軍頭乃是常規操作,教主道君皇帝也深諳此道。
但西軍中將門軍頭利益盤根錯節,哪怕趙佶御極二十餘載,也要小心操作。
當年,為了調動劉法平定京東之亂,就鬧出好大的亂子,還養肥了徐澤這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