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一百五十五章 穩定的根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五章 穩定的根本 (1 / 3)

燕雲十六州又分為山前七州和山後九州,基本對應遼國的南京道和西京道。

趙宋既缺強兵,又對燕雲之地念念不忘,趁著西京道亂成一鍋粥的時機,大肆招誘只要吃飽飯就能賣命的遼地漢人為軍,確實符合他們對強軍的定位。

其實,戰亂通常伴隨著逃荒,就算沒有趙宋的徠民政策,處於戰區之中的山後百姓也會攜老扶幼翻山越嶺向南遷徙,以逃避戰亂。

大同控制下的蔚、白、奉聖等州,已經恢復穩定,百姓看到了活下去且能活得更好的希望,不會為了一點糧食就背井離鄉去給趙宋賣命。

但還處在動盪中的應州、朔州、寧邊州等地,百姓朝不保夕,卻很容易被招誘。

並且,這幾地的基層官員多半會因為“留條後路”而放任河東方面的小動作。

實際上,徐澤早就掌握了河東路官府在西京道的鬼祟行為。

甚至,完顏阿骨打可能也知道。

二人只是為了給本國下階段的戰略留下“活釦”,選擇睜隻眼閉隻眼罷了。

“蘇卿估計趙宋這段時間大概招誘了多少人南下?”

徐澤的問話語氣平緩,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蘇京一直跪伏在地,不敢偷瞄皇帝的臉色,更不敢妄猜天子之心,只能老實作答。

“臣不甚瞭解,只能依據以應州流失的人口比率,大略推算南下的漢兒應該有五萬人以上,最多應該還沒到十萬人。”

戰亂中流民四起,不僅應州的百姓向南逃亡,北面雲中府、德州、豐州等地的百姓也有經應州逃亡。

以遼地官府的行政效率,這種情況下,掌握不了具體資料很正常。

應州靠近已經安定下來的蔚州,且之前又向大同朝廷獻土,金軍不敢南下搞事,情況還好一點。

西面的朔州、寧邊州、金肅軍等地,遼、金、宋、夏等勢力角力,更加混亂。

蘇京不知道這個資料也很正常,徐澤也就不再為難其人了。

“蘇卿平身。”

蘇京知道自己的腦袋應該不用被石灰醃漬了,終於鬆了一口氣,再拜。

“謝陛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