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八十三章 皇帝去哪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三章 皇帝去哪了 (1 / 3)

“命令:第一軍(軍正牛皋)及南線第二批抽組直屬師向雄州集結,留守人馬隨時做好與趙宋軍隊摩擦的準備。”

“第三軍(軍正李逵)向遼國蔚州滲透,打探遼主最新動向,並監控河東之宋軍。”

“陳達部主力移防中都(隸屬於東平府),季闖部主力移防沂州,隨時做好切斷東南漕運的準備。”

“遼東巡撫司……”

“各地進入戰爭狀態,由總社統一排程、指揮、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

遼主耶律延禧因害怕金人南下而倉惶逃離燕京,又於途中殺死自己兒子一事,透過其逃散的御帳親軍傳到沿途各地,並迅速擴散開來。

打探到這一訊息,徐澤意識到北伐燕雲的時機已經成熟,立即按照預案發布戰爭動員令,迅速集結兵馬,啟動北伐。

相對而言,金軍的行動就晚了不少。

攻下北安州之後,金軍又接連拿下臥如來館、新館等地,打通了進入遼國南京道的外圍通道,再向南就只有越過長城進攻南京道的檀州了。

鎮守北安州的副都統完顏宗翰打仗經驗遠比都統完顏斜也豐富,統軍資歷也比後者更老,肩負著教斜也打仗的重任,這一仗的壓力有大半壓在他身上。

敵情不明,是趕緊南下速戰速決,還是繼續留在中京道,全取所有州縣?

如果遼主留在燕京堅守,金軍一旦攻入南下攻到析津城,就是覆亡社稷的攻城戰。

遼國畢竟是立國兩百年的大國,國滅的最後時刻,肯定少不了殉國的忠臣烈士,到時說不好就會有一場苦戰。

戰力強悍的金軍並不懼怕為攻城拔寨而付出一定的代價,但這次的問題不僅僅是攻城拔寨的傷亡。

遼人也許會又也許不會出現的激烈抵抗,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問題,最麻煩的還是一直蓄勢待發的同舟社徐澤。

幾個月前同舟社就曾派兵騷擾中京道沿海和析津府,若說徐澤對南京道沒有想法,鬼都不會相信。

六年前,金軍拿下遼陽府後,便因為遼南同舟社的存在而搞得非常被動。

以至於到了現在滅遼之戰的關鍵時段,金國還不得不在遼陽府囤積重兵,以防備“好盟友”同舟社突然北上。

本就人丁稀少更缺精兵的金國大戰之時還要分兵,無疑是災難。

幸好遇到遼軍這樣見面就跑的對手,真要是勢均力敵的場面,後果不堪設想。

這麼多年來,主持南線之戰的迭勃極烈完顏斡魯就因為當年沒有果斷出手消滅同舟社而倍受責難,已經被逐漸邊緣化了。

如今的局面與當年極為相似,萬一金遼兩軍激戰正酣時,同舟社突然殺出,與遼人夾擊金軍怎麼辦?

這種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還極大可能性存在。

畢竟,幾個月前同舟社才和遼人簽訂了盟約——就如當年與高麗人簽訂的盟約類似,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在金軍進入南京道後搞事?

金國和同舟社簽訂的五年盟約還有幾個月,做事一直“講規矩”的徐澤應該不會再這個時候撕毀盟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