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四十七章 同軍隨時聽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七章 同軍隨時聽調 (1 / 3)

趙宋朝廷針同舟社治下官員的任免表現出了少有的高效率,不足半月時間就全部調整到位了。

趙佶之所以將此事辦得如此爽快,除了怕沒及時滿足徐澤的要求而導致這賊子藉機生事外,更擔心自己的傻兒子再搞出大事來。

大宋忠臣陳遘誓死不事賊的行為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還被天子最寵愛的兒子以一封勸降書逼得自盡,死後更要承受不白之冤。

此事一旦傳揚出去,本就不得人心的趙氏將更加聲名狼藉。

但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固,明知道陳遘之死是怎麼回事的趙佶也只能按照賊子的吩咐,老老實實地將勸降書刊於邸報之上,以供天下人唾棄。

天子沒有錯,皇子也不能有錯,那錯的,就只能是欺世盜名的陳遘了。

反正,大宋這些年的荒唐事多了去,不在乎再多這一件!

果然,勸降書一經刊行後,立即召來輿論譁然,質疑的、鳴冤的、批駁的,各種聲音都有。

朝堂之上還好點,戰後重臣大洗牌,以及之後諸司人員變動,騰出了大量的官位,大批“想幹事不扯蛋”的官員頂了上來。

在賢相王黼的率領下,眾臣齊心為大宋的中興大業而奮鬥,沒幾個人會去關心一個違抗聖旨的死人。

民間卻暗流湧動,被強力壓制的社會矛盾經過充分發酵,透過此事找到了宣洩口。

大宋為什麼會如此弱?

誰一手養肥了徐澤這個大賊子?

大宋各地這些年的混亂又是誰造成的?

以往遇到政治危機,臣民們的情緒宣洩物件多集火於大奸賊蔡京等臣子。

現在,賢相王黼執政,眾正盈朝,天下人正在大唱讚歌的時候,還出現這樣的荒唐事,再盯著辦事的臣子罵就說不過了。

天子不敢罵,皇子也不能罵,那罵大宋的制度出了問題,總可以吧?

民情洶洶,普通人只能罵幾句便過去了,但人與人相互關聯,百姓的罵聲最終也會影響到其他的群體。

年輕衝動的太學生便受到了影響,有太學生跟著起鬨,並相互串聯,準備前往宣德門敲登聞鼓。

宋制:闕左懸登聞鼓以達冤人。

臣民有諫議或冤情擊登聞鼓,天子就必須做出正面回應。

太學生們一旦敲響了登聞鼓,要麼保兒子,要麼保民心,天子只能二選一,不可能還有其他選擇。

危急時刻,太學學正秦檜站了出來,此人確實好口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懾之以法,愣是勸住了衝動的太學生們,避免了一起惡性政治事件的發生。

此事報於闕下,教主道君皇帝嚇出一身冷汗的同時,對忠心又幹練的秦檜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