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三十八章 缺編問題的根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章 缺編問題的根源 (1 / 3)

和詵是個務實的人,建議雖然被徐澤否定了,但徐宣撫說得有理,其人就能聽進去,當即長揖一禮。

“下官見識短,也知道相公說得對,只是不知道原因在哪裡,還請相公直言。”

時間不早,還要趕往下一處據點,徐澤邀和詵上馬,邊走邊講。

“和知州,不談什麼漢人、契丹人和根本就不存在的大義,就說遼人什麼情況下才能向我們投降?”

徐澤這個問題難住了和詵,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趙宋立國以來,宋遼兩國數次大戰,雙方互有勝負,被生擒而投降遼國的宋將不少,但反過來投降趙宋的遼將卻極少。

後世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會能廣為流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樣的事在這個時代非常稀缺,才會成為傳奇。

要講遼將不願降宋的具體原因,太多了。

諸如趙宋武人地位低下、宋人打不過遼人讓人看不起等等,一講一大堆。

“相公的意思是,不管如何,都必須堂堂正正的打敗遼人,才能讓他們歸心?”

和詵沉思了好一會,才得到這個答案,但說得還是沒有底氣,畢竟宋遼之爭中,被生擒卻堅決不降的遼將多了去。

徐澤沒有正面回到他,而是又問出了另一個問題。

“遼人接連敗於金人之手,近些年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

接連不斷的天災,還是君昏臣奸朝政混亂,抑或金人的強勢崛起?

和詵雖然讀書不多,但也是做了七年知州的人,對遼國的情況知道一些,考慮問題也不會太簡單。

這個問題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似乎都能說的過,但這些答案與徐澤的剛才的話似乎又搭不上邊。

“下官以為,主要原因還是遼國朝政混亂,致使金人坐大。”

徐澤不置可否,看著滿頭白髮的老將,問道:

“本官早年曾出行遼國聯絡女直人之事,和知州應該知道吧?”

隨著徐澤不斷攪動趙宋風雲,其人當年的事蹟早就成為了廣為人知的傳奇,和詵當然也知道。

“下官略略知道一些。”

“遼國道宗晚年時朝政確實混亂,但耶律延禧即位後,比起他祖父晚年的表現還是強了不少,以其人對國政的用心來說,比起咱們的趙官家更是強上不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