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攻防戰,進攻方宋軍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多,防守方博州兵人少,卻佔有城牆的優勢。
於雙方而言,此戰勝敗關鍵的在於時間。
守方爭取到了時間,就能等來陽穀縣同軍的強力增援;
而攻方也只有快速拿下朝城,才有機會入城休整,以接著迎擊遠道而來的賊軍。
固定且狹小的戰場空間,急迫的時間限制,簡單的攻城器械,使得這一戰毫無技術可言,攻防戰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宋軍在各級軍官的嚴令驅使下,動了真格,仗著人多甲堅盾厚,第一波試探攻擊就攻上了南面城牆。
而手癱腳軟的博州“雛兒”兵們也在同袍接連戰死的刺激下,喚醒了潛藏內心深處的兇性。
支撐他們作戰的信念,從最初博富貴的幻想,到不敢面對填壕攻城命運的恐懼,再到為同袍報仇的熱血,到最後只是單純殺死敵人活下去的麻木,博州兵在戰鬥中快速地成長著。
在生與死大半靠運氣的玄學戰場上,拋掉私心雜念,戰鬥反而變得更簡單。
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這就是戰鬥的本質。
反倒是張清、丁得孫等軍官們分心多,他們不僅要掌控戰局,隨時指揮預備隊填補缺口,必要的時候,還要親自上前搏殺,救下某個陷入頹勢計程車兵。
再次打退了敵軍新一波的攻擊後,張清扯住一具屍體的手。
“都來搭把手,快把這些屍體挪開,地上的血也要擦乾淨。”
一波攻擊結束後,城牆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殘肢、內臟和鮮血,讓城牆頂面變得極度黏滑,不及時清理的話,關鍵的時刻就可能變成致命的危險。
初時,守軍還砍掉敵軍的腦袋,再將屍體丟到城下,以期給宋軍攻城製造障礙。
但劇烈的戰鬥極度消耗體力和心神,很快就讓他們就放棄了這個毫無意義還浪費體力的動作。
宋軍仗著人多,每波攻勢之間的間隔都很短,守軍必須有效利用有限間隔的時間補充箭矢,更換壞掉的武器,以及恢復體力。
但敵軍這一波退下後,休息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給了守軍更多的休整時間。
挪完屍體,張清就注意到宋軍已經在挑選身形彪悍的軍士,併為他們披上雙層戰甲——這是準備選鋒攻城!
要結束了麼?
承受劇烈損耗的博州兵減員嚴重,剩下的體力也耗損極大,再對上宋軍精選的選鋒,十有八九會守不住。
太可惜了!
經此一戰,博州兵已經脫胎換骨,再加以整訓補充,也會是一支勁旅。
前提是打退敵軍的進攻,可惜,已經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