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門迎聖——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門迎聖——僧 (1 / 3)

承接五代的趙宋基本盤在中原和關中地區,北伐燕雲失敗,兼夏人立國後的持續戰爭,使得失去山川之險離邊境過近的核心地帶常年受到夏、遼兩國嚴重威脅。

為此,趙宋不得不在西、北兩面常年駐守重兵,甚至不惜改黃河之流向,也要以水阻敵。

屯兵是要耗費錢糧的,而且需要巨量的錢糧。

攫欝攫。傳統的中原和關中產糧重地卻因為禦敵的需要,大量修建堰塘、烽堡等設施,加上水土流失,黃河氾濫等原因,農業基礎持續衰退,根本不能滿足屯兵所需。

如此一來,這些錢糧就只能來自江南、蜀地等大宋立國後的“新徵服地區”。

百餘年以來,趙宋不斷在江南地區吸血,國家的重心卻始終在西、北兩面,由此積累了深重的社會矛盾。

趙宋自仁宗朝就開始的“黨爭”,其實根本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黨”,自始至終都是利益之爭。

表面是“新黨”與“舊黨”之爭,深層次卻是“南黨”與“北黨”對朝政話語權的爭奪。

一方面是透過黨爭勝利,江南各地出身計程車子佔據了朝堂越來越多的位置;另一方面則是壓榨江南以補西、北的基本國策百餘年未變,且愈來愈烈。

面對這種矛盾,江南的地主士紳階層越來越不滿足現狀,要麼爭取賦稅上削減,要麼進一步增加朝堂話語權。

或者,二者兼得。

因此,以“申天討,誅朱勔”為旗幟,旨在實現江南獨立的方臘叛亂行動,並未遭到兩浙路地主階層的對抗。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默許、掩護方臘的胡搞,藉此發出“江南的聲音”。

不然的話,兩浙路各州縣的官兵就算再孱弱,隨便來幾家大地主毀家紓難,拿出部分錢財招募民壯,還能讓剛剛起事的賊人進展這麼順利?

兩浙地主階層雖然默許方臘的叛亂,但也同樣不看好這個土包子的前景,或者說,方臘本來就是被他們利用來與朝廷討價還價的猴子。

方臘建立政權,設官置吏後,自然也下過“求賢令”,但根本就沒有些精英人才投靠,這些人全在看戲。

不僅是看戲,還是冷臉看戲,連鼓掌喝彩都欠奉。

就在五天前,西路軍王寅遣休寧籍部將俞道安攻破休寧縣城。

守城不退的知休寧縣事麴嗣覆被俘後一直大罵“反賊”,只求速死。

麴嗣復是兩浙地區少有的“好官”,其人為政清廉,到任休寧後,做了不少實事,就連方臘也知道他的名聲,要求俞道安務必勸降此人。

對賊軍的勸降,麴嗣復不為動搖,反招降俞道安。

“麴某食朝廷俸祿,落入反賊之手,有死而已。老夫倒要勸你們一句——自古謀反豈能長久?你等當去逆從順,歸附朝廷,怎麼反逼我從賊呢”

俞道安也不為之惱,見招拆招。

“官府逼得我們活不下去了,自古以來,官逼民反,你難道不知這句話嗎”

麴嗣復為官不貪不佔,可以問心無愧,但朝廷對江南的禍害他卻沒法掩耳盜鈴,在鐵的事實面前,其人自知說不過俞道安,索性閉上了眼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