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
徐澤放下東京朱貴傳來的宋夏之戰情報。
“朱提,讓林完過來。”
林完,福州人氏,福建路乃是科舉強路,內部競爭的壓力極大,歷來有本州取解試比禮部省試“更難過”的傳統。
其人學成後,為了富貴另闢蹊徑,渡海參加高麗科舉,結果甲科及第。
同舟社與高麗結成“同盟”並對其實施“保護”後,徐澤不僅在高麗的經濟上吸血,還截奪其人才。
只要有真本事又想做事的,無論入麗宋籍士人,還是高麗原籍學子,他都要。
這些人的“忠誠度”存疑,當然不能信用大用,但同舟社人才匱乏,也就不怎麼挑挑揀揀了,只要這類人能急用,並且好用就行。
特別是入麗宋籍士人,趙宋競爭激烈,他們便到高麗尋求出路,是真正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高麗被更厲害的同舟社征服,而這個征服者不僅是華夏正朔,還吊錘遼東三大勢力,並把趙宋朝廷耍得團團轉。
無論從哪方面看,同舟社都是比高麗強無數倍的選擇。
因此,這些人一旦看清了形勢,工作熱情都非常高,堪比同舟社書院自己培養的人才。
林完先是在遼東監御史司試用一段時間,劉仁瞻和趙遹都對其比較滿意,徐澤知其文采飛揚,做事幹練,便將他調到秘書室,擔任文秘工作。
林完很快就被朱提帶到,恭敬行禮。
“社首!”
“林秘書可知趙宋熙河經略使劉法故事?”
“屬下略知。”
以前的林完一心只讀聖賢書,當然不可能對遠在天邊的西軍軍頭有什麼興趣。
入職同舟社後,其人明白了自己的目標,揣摩社首關注的重點,就惡補相關知識,以備社首諮用。
真正的聰明人其實大多如此,都不會坐等機遇降臨,而是不斷充實自己滿足機遇所需的能力。
徐澤點點頭,林完回答“略知”,肯定不是略為知道。
“你看看這個。”
朱提接過社首遞來的情報,轉交給林完。
情報上顯示的內容不多,主要是講了趙宋掩蓋了統安城之戰宋軍慘敗,西軍報捷,而朝廷大封之事。
至於劉法的死,卻無人提起,並有傳言指責其違反“節制”,輕率冒進。
林完有些拿不準社首的意思,也不敢瞎猜,乃主動詢問。
“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