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縣城。
肆掠京東兩路的賊亂持續了兩個多月,密、濰、青、沂、徐等州縣相繼遭賊人荼毒。
處在風暴正中的安丘城,卻始終屹立不倒,至今都沒有“陷落”。
能有這樣的結果,代理縣令陳規的功勞確實不小,但真要說起來,主要還是這次的賊亂太古怪。
大宋為了防止內亂,一直執行強幹弱枝和守內虛外的政策。
全國大半的錢糧都集中於京畿地區,留給地方上的戰略物資極少。
這種政策能有效避免賊人鬧事後,奪得一兩個重鎮就迅速坐大,變得不可收拾的局面,但也讓地方上獨立應對賊患的能力變得很弱。
以安丘這種小縣城的物資儲備,根本不可能在四周都是賊人的情況下,撐過兩個月。
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只是因為賊人故意放了安丘城中軍民一條生路。
最初,知安丘縣事孔果臻棄城逃跑時,賊兵本有機會一舉攻下安丘。
但已經到了城下的賊軍,竟然放棄了攻城,連試探都未做,就直接走了。
陳規還以為是賊人勢弱,被自己與城諧亡的決心嚇跑了,之後更不敢放鬆,又整頓城防,編練士卒,防備賊軍再度攻城。
其後一旬未過,賊人果然再次圍城。
雖然彼時城防已經大大加強,但以賊軍的軍勢,不惜人命的話,攻下來也不難。
古怪的是賊軍圍了幾天,僅在營中訓練,自始自終都沒有攻城。
只是在撤退時,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將尾隨賊軍打探敵情的人給趕了回來,還差點奪了城。
但賊人明顯沒有起殺心,不然的話,出城的兩百弓手一個都活不了。
陳規也從這件事上,意識到自己的用兵能力還很嫩,之後好幾天,都不敢再派人出城。
因為前知縣孔果臻的不作為,賊亂爆發之前,城中完全沒有準備。
安丘建在汶水邊,城中還有不少水井,不愁水的問題。
糧米有一些儲備,省著點,可以支撐月餘。
菜蔬在城中的隙地和各家菜園種一些,也能勉強對付。
最麻煩的是柴火,靠各家之前的少量儲備,很快就能燒完。
實際上,賊軍第一次圍城撤退後,陳規在整頓城防的同時,也考慮過派人出城打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