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與“小道”之爭,
對趙明誠、李清照夫婦而言,是足以改變其人生軌跡的大事。
但對以天下為棋的徐澤而言,
只能算其要處理的諸多日常事務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
吩咐商社派人協助二人搬家後,徐澤便將注意力放回到了登州的正事上。
經過同舟社共建會數年的滲透,整個登州實際早就被徐澤拿下,
缺的只是最後一道入城接管儀式而已。
事實證明,這個時代的大部分文官都很“明智”。
一面是群魔亂舞、末日跡象已顯的大宋,
一面是欣欣尚榮、正用人之際的同舟社,
尤其是親眼目睹了在同舟社的組織下,登州數年之間的驚人轉變,
沒人會懷疑徐澤及其領導下的同舟社,能在亂世中自保。
這是一個很好選擇的送分題。
當然,不排除一些人其實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擔心別人都留下來,自己卻要充當忠臣堅持離開,
會被同舟社殺人滅口,而不敢選擇離開。
最終的結果是,在宗澤的配合下,登州各縣政務的接管非常順利。
四縣的官員無一人表達要走的意思,
甚至,為了自己和同舟社日後都安心,
這些人還紛紛派人回老家,接來自己的家人。
而基本沒有升遷和調動可能胥吏們,則為再度找到了“組織”而彈冠相慶。
同舟社接管登州四縣後,儘管暫時只調整了知文登縣事劉仁瞻一人,
但釋放的資訊量極大——同舟社在海外還有能夠安置升遷縣令的地方!
這已經不是在亂世中足以自保的力量,而是足以開創一片新天地的大基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