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緣所說的“椵島”,並非身彌島旁邊後世皮島的北椵島,而是位於廣梁灣的南椵島。
高麗三面臨海,來往海商多,海盜也多,使得該國一直都很重視水師力量建設。
全國自北至南,設有三支水師。
其中,西北兵馬使駐地就設在南椵島上,並且管轄有千餘人的水師。
所以,
最初制定作戰計劃時,
高麗君臣很自然的就考慮到水陸並進,東西夾擊義州的方案。
金緣擔任北征統帥後,特意安排水師北上,打探同舟社鴨綠江水師的實力。
時荼丹自鎮東關水營被襲失擒後,一直很重視營寨的防範,派出的巡哨船從未中斷過。
椵島水師的哨船無法深入,根本搞不清敵軍的具體情況。
又怕責罰,只能根據鴨綠江水師巡哨船的密度,推測鴨綠江水師應該有六七百人。
基於這個情報,金源決定徵用巨型商船,改為運兵船,
以便可以水師船隊可以一次性輸送兩千以上的兵力。
按照原本的計劃,
鄭思吉統帶的先鋒部隊先行,猛烈攻城,
吸引守軍注意力後,水師再北上,突襲敵軍水師。
這一戰略的前提,是高麗水師要能對鴨綠江水師形成壓倒性優勢。
最好能夠在海上輕鬆打敗敵軍,而後,才能將軍隊安全的輸送至岸上。
只是船隊才預置到身彌島,時荼丹就帶著大隊戰船南下巡戒。
很久沒打過仗的椵島水師見此場面,緊張不已,其部重新評估敵軍實力。
認為鴨綠江水師敢派這麼多戰船主動南下,其部實力定然不凡。
打敗他們做得到,但本部的損失肯定也會極大,要加強力量才行。
金緣很重視這個訊息,此人雖然第一次統兵,卻不糊塗。
海戰不比陸戰,很難打出一戰全殲敵軍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