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七十五章 民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五章 民怨 (1 / 3)

相對於金軍在遼陽府的焦頭爛額,遼國境內,徵發大軍平定女直人叛亂的備戰,也是搞得一地雞毛。

遼帝耶律延禧先是授燕王耶律淳為都元帥,隨後又命蕭德恭為副元帥,永興宮使耶律佛頂、延昌宮使蕭昂二人併為監軍。

嚴格地講,這次在統軍人選上,耶律延禧的做法已經成熟了很多。

迎合國族“皆稱燕王賢而忠,若付以東征,士必樂為用”的呼聲,考慮了多方面的利益,至少內部再沒聽著反對的聲音。

人是會成長的,經過幾年的戰爭考驗,耶律延禧做事也靠譜了不少。

除了別選燕、雲、平路禁軍五千人,並“勸諭”三路富民,依等第進獻武勇軍二千人外。

耶律延禧還授予耶律淳“聽闢官屬”之權,放手讓國人稱頌、自己也信任的皇叔任意施為。

耶律淳吸納了張琳的成功經驗,召募遼東逃回的難民,得二萬餘人,單獨組成一軍。

大力宣揚因為女直人叛亂,才導致國內混亂,難民流離失所,

要回到家鄉,過上平靜的生活,就向女直人報以怨恨去,此軍因而得名“怨軍”。

耶律淳招募怨軍,再合三地禁軍和武勇軍,共得三萬人,正在加緊整訓,隨時準備東征。

不同於以往號稱的“六萬”“十萬”“七十萬”,這次遼人直接報出了三萬實數,反而更金軍緊張。

只是,未等耶律淳率領大軍開拔,遼國境內又接二連三出狀況。

先是捺缽之地春州渤海二千餘戶反叛,突然向東面的金國遷徙。

好在東北路統軍司反應迅速,整頓兵力追及,盡數俘獲而回。

而後,前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烏古部再次叛亂,短時肯定是沒法平定的了。

為了保證耶律淳大軍的後勤供給,遼帝詔燕、雲、平三路,各保障腳車一千乘,準備隨軍支遣。

因常年承受戰亂之苦,三地民力已疲,就為了這點“小事”,百姓紛紛抱怨,頓時“境內騷然”。

這是個比爛的年代,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苦寒之地的遼、金兩國,被持續的戰亂拖得筋疲力盡,內部民怨沸騰,動亂不止。

南邊數千裡之外,相對富庶的大宋,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民亂,但問題同樣不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