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水滸新秩序> 第二十三章 求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三章 求見 (1 / 3)

登州蓬萊縣兩河鎮,青陽河下游。

五十六歲的登州通判宗澤手扶鐵鍬立在一片灘塗上,問陪同的辛介甫。

“辛員外,辛、李兩家有糾紛的灘田,就是此處?”

三年前,“李儉通賊”一案上達天聽,間接影響到了“四縣老令”宗澤的仕途。

其人到任登州後,自然就關注了此案,知道其中一些細節,這次下鄉考察,便直接住到了當事人辛介甫家裡。

“回相公,正是此處。”

辛介甫擔任共建會執事,清楚徐澤遲早要和超出朝廷分道揚鑣,從最初的害怕、逃避到認命,再到主動作為,得了充分的磨礪。

幾年下來,辛介甫內心堅韌了不少,眼界、格局更非昔日可比,面對沒什麼架子的登州通判,也能做到不卑不亢了。

宗澤彎腰翻了一鍬泥土,捏了一撮,放進嘴裡嚐了嚐。

“啊呸!”

宗澤吐掉嘴中的泥土,問:“這片田出產如何?

辛介甫如實答道:“這裡都是上游沖積下來的淤泥,土質比較肥,但是靠海近,海水倒灌,滷有些重,莊稼長勢並不怎麼好,只能勉強算下上田。”

又伸手比劃道:“以往只能種那一片,若不是這幾年在上游建水庫、溝渠分流了部分水量,這一塊常改道的灘地根本沒法種。”

宗澤手指遠處臨海的一片灘塗,問道:“若是把那片灘地全包給你家,按中上田收稅,你依不依?”

辛介甫望了宗澤半響,問道:“相公是在說笑麼?”

楊戩去年在汝州親自抓的“稻田務”試點得到天子讚許,已更名為“公田所”,詔令京東兩路和淮南兩路推廣。

在落實朝廷此項詔令上,登州知州王師中和通判宗澤的意見有了分歧,宗澤要求先下鄉瞭解實情後,再決定副署還是上書。

王師中不敢不重視宗澤的意見,這位通判可是大宋官場出了名的敢言刺頭。

當初宗澤在殿試時,就不顧字數限制,寫下洋洋萬餘言,力陳時弊,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宰相蔡確,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

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

宗澤任官後,從縣尉幹起,先後歷五縣共二十五年,“所至稱治”,政績突出。

卻因為這副臭脾氣,不斷得罪各路神仙,始終不得晉升。

朝廷的詔令必須落實,又臭又硬的宗澤卻是靠官威壓不住的犟牛。

王師中由是想到了另一個自己不願招惹的人,心中有了主意。

王知州把之罘灣這幾年的發展好的壞的都說了一大堆。

尤其是讚揚共建會抓農村建設很深入,宗通判要了解鄉下實情,就直接去之罘灣找共建會,你想要的情況都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