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府海岸線以東三里的海面,有一座因島上有細沙與細碎貝殼屑混合而成的白色沙灘得名島嶼——蛤蠣島。。
島上沙灘邊際的山崖下有天然淡水泉,水質清涼、甘甜,可供飲用。
島長三里,寬約一里,有淡水有土地,又與大陸隔絕,是非常優良試驗場所。
穩定鎮海府形勢後,徐澤便選在此處建立水師營寨和鍊鐵爐。
今日,徐澤便在湯隆、嚴四郎和凌振的陪同下,檢視鍊鐵爐。
“社首,三座爐子都已經烘乾,我們人也到齊,可以開工了。”
湯隆氣色不大好,但開口的嗓門倒是不小。
爐子是提前到達的嚴四郎帶人建好的,湯隆隔得遠,今日才到蛤蠣島,整個人還沒緩過神來。
他得到徐澤傳信後,就帶著凌振和部分工匠乘船北上鎮海府,且直接來了蛤蠣島,顧不上休息,就準備大幹一場。
“不急這幾天,等你們休息好了再說,爐子一旦開工就不能停,到時候夠你們忙的。”
徐澤自然看出了湯隆的氣色不好,資本家也不能這麼壓榨工人嘛。
再說,鍊鐵、鑄炮是個精細活,沒有好狀態,是會出事的。
徐澤問嚴四郎道:“鐵礦和石炭篩檢的情況怎樣?”
嚴四郎這幾年日子過得舒坦,有些富態,但臉仍是那麼黑。
“這裡的礦石比萊蕪還要好,完全可以滿足社首鑄炮的要求。”
徐澤安排湯隆承買鍊鐵爐後,起初一直在撒錢積累技術。
從選礦石和選燃料,到建爐子和熱風爐,再到溫度掌控與調節,加料與出渣,等等,每一步都要有詳細的引數和技術分析。
初時,嚴四郎還不怎麼理解,認為這樣只出不進的瞎折騰太敗家,委婉的勸了湯隆兩次。
湯隆得了徐澤的吩咐,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叫嚴四郎儘管放心,只管挖人積累技術就成。
大把錢財撒下去,效果自然非冶戶自發積累可比。
不到一年時間,鐵爐的出鐵量和品質就遠超整個萊蕪監。
這下,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爐上“學藝”。
嚴四郎擔心技術洩露,不敢再招人。
徐澤知道後,讓他放心招,想學藝可以,自己帶一項技藝來交換。
最終,技術洩露的事情並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