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拿起一張素餅,對蔡鞗道:“老五,明年開春後,有暇便帶幾個侄子到城外走走。”
“好!”
早飯的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蔡京的心態。
吃過飯後,在府內慢走消食後,蔡京回到書房,開始練字——飯可以半日不吃,字不能一日不練,這不僅是陶冶情操,更是蔡京大半生的生活習慣和藝術追求。
一幅字還未練完,宮中來人,通知天子下午將移駕太師府,賜宴。
蔡太師不得暫時停下練字,親自佈置迎駕事宜,待府中眾人皆明白各自任務,開始行動後,蔡京再次回到書房,重新寫了一幅字,乃是一首七言絕句。
寫完後,蔡太師端詳再三,只見書法姿媚,氣勢豪邁,字字筆劃輕重不同,起筆落筆遙相輝映,感覺自己的筆力更進一層,心情也恢復圓滿狀態,蔡京拿出一副畫卷,在畫上題下這首詩,並附筆“臣京謹題”四字,待畫上筆墨乾透,又小心收起。
蔡京走出書房,不去管忙碌的眾人,只一人在小院內踱步,天子賜宴臣宅,不僅是示以恩寵,還有很明確的政治含義和利益交換,今日官家駕臨,又有什麼考量呢?
酉時三刻,皇帝踏雪駕臨太師府。
蔡京率眾子跪迎,天子親自扶起太師,一路走一路詢問老相公近日身體狀況,還不忘關注實際年齡比自己大兩個月的準駙馬蔡鞗。
進入府內,僅留蔡京和內侍李彥三人作陪,天子直接進了書房。
蔡京展開上午收起的畫卷,用犀角童子鎮紙壓好,退後兩步,叩拜道:“這是官家賜臣研摩的聽琴圖,臣一時技癢,在畫上題了詩,請官家恕罪!”
“元長,你我君臣相得,勿要生分!”
趙佶再次扶起蔡京,隨即便被畫上的詩詞吸引。
吟徵調商灶下桐,
松間疑有入松風;
仰窺低審含情客,
似聽無弦一弄中。
天子大喜,曰:“好詩啊!焦尾琴輾轉千年,早已不堪撫弄。我琴技尚淺,卻是難得嵇中散風入松之妙。能得自然之法,‘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足矣。元長,此畫配此詩,妙絕,不枉你我相得多年啊!”
這幅刻畫的正是天子撫琴之場景。
天子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撫琴,前面坐墩上兩位紗帽官服臣子對坐聆聽,左面綠袍者籠袖仰面,右面紅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彷彿正被這鼓動的琴絃撩動著神思,完全陶醉在琴聲之中。
綠袍臣子旁叉手侍立的藍衫童子則瞪大眼睛,全部注意力都撥弄琴絃的天子所吸引。
構圖簡淨,人物舉止形貌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線描勁挺略帶戰筆,樹石器具描寫工緻而毫無呆板,著色渾厚而不失清麗,畫面背景簡潔,如蓋的青松和搖曳的綠竹襯托出庭園高雅脫俗的環境,几案上香菸嫋嫋的薰爐與玲瓏石上栽植著異卉的古鼎,與優雅琴聲一道,營造出清幽的氛圍,闡釋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絕妙意境。
此畫是趙佶最喜歡的作品,經常欣賞,只是畫上無詩無題,便少了一分意境,今日得蔡京補全,不勝欣喜。
天子當即拿起筆,蔡京會意,趕緊磨墨。
不移時,天子蘸墨,寫下題圖“聽琴圖”並書“亓”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