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建會成立以後,徐澤已經有段時間沒親自組織巡航訓練了。
組建遠洋商隊,接收新配發的海船和裝備,招募、訓練水營兵卒,培訓、選拔應幕人才,培訓共建會骨幹等等,事務非常繁忙。
儘管大部分事項只需要指定具體負責人即可,但規範執行、定期聽取彙報和督查工作進度,卻是不能假手於人的,因此,這段時間,徐澤幾乎每日都是忙得腳不點地。
隨後,童貫在之罘灣建設大型船廠的提議也得到了朝廷許可,大批工匠從各地陸續趕來。
其中就有一個真定州人氏,姓孟名康,善造大小船隻,因身材修長、面板白淨,人稱玉幡竿。
孟康本為明州官辦船廠的監造大匠,天子大興花石綱,大量漕船被徵用,造船壓力驟增。
一方面工期催得緊,一方面工錢卻又經常拖欠,好不容易建好的船隻,下水就被神秘的船主高價買走,然後又得加班加點造新船。
種種黑幕和不公,使得這位監造大匠與負責船廠的勾當官幾成水火,三天兩頭髮生口角。
造船廠技術主管和行政官員之間的緊張關係,當然瞞不過一直在打官辦船廠工匠主意的王四。
但孟康並沒有看上徐澤這個沒有船廠的小官,其人可不敢相信王四畫的餅。
在明州待著確實不順心,但要是就這麼投靠徐澤,沒有船廠,不能造船,自己又能有什麼價值?
待收到登州開辦船廠的確鑿訊息,受夠了氣的孟康才下定決心,直接辭職不幹了,還順手挖走一批關係好的工匠,使得船廠差點停產。
那勾當官也因為此事鬧大,遮掩不住,受到了懲處。
等以後船廠建成,肯定不可能任由徐澤折騰,朝廷會視規模大小,指定路或州的官員管轄。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徐澤自不會在這上面折騰,但只要船廠在自己的地盤內,就不用擔心沒有可操作的地方。
這日,徐澤正跟孟康探討如何增強海船橫風、逆風條件下的航行速度和破浪能力,孫石走了過來,靜靜地立在孟康側後。
王四到明州主持大局後,徐澤便逐步將情報管理移交給孫石。
孫石越長大越沉悶,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除了看書,就是處理徐澤交辦的事項,幾無其他愛好。
他就像徐澤的影子,當社首需要時,其人總能在不覺察間出現;事情辦完,又悄無聲息地離去。
只有徐澤知道,孫石其實可以發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音節,但同舟社其餘人從未聽其人發過聲——即便睡著。
實際上,很多人都怕這個似乎渾身冒著寒氣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