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下午,梁山第一期營建收尾,為慶祝提前完工,徐澤安排保障組在晚飯加了一道肉菜。
寬敞的食堂裡,除了百餘人的咀嚼聲,聽不到一個人的說話。
徐澤有些感慨,底層百姓的可塑性確實強,才幾天功夫,時人散漫(優雅)的作風便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守紀和高效。
想想也是,後世才上幼兒園的娃娃,便能在老師地帶領下“開火車”列隊,若論智商,古今之人本無區別,關鍵還是環境和制度影響。
晚飯後,徐澤留下眾人,宣佈了同舟社調整計劃。
一是開辦夜校,大力掃盲。
除六十歲以上老人和五歲以下幼童外,所有人強制識字學算,徐澤的要求並不高,一個月只要學會30個字即可。若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達不到相應的識字算數要求,扣除若干工分。
另外,同舟社以後的部分工作和管理層崗位將設定識字門檻,不識字將很難有出路。
二是發放工分券,開辦工分鋪。
此時雕版印刷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上次安排王四和田異到濟州,便特意尋訪了玉臂匠金大堅,請其雕版。
大宋民間的交子,官府的錢引、關子、會子、鹽引等,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工分券的概念社員都能接受。
徐澤設計的工分券很簡單,現在梁山人少,根本沒必要搞那麼複雜的防偽標識,基本和後世糧票、布票差不多,印出來後,蓋上章,再由徐澤一一按上他的手印即可,絕對防偽。
三是機構調整,組織輪訓。
暫時解散營建隊,增加一個捕魚小隊,組織所有社員輪訓,再擇表現優異者組建保丁隊。
第一期輪訓的,是40名青壯男子。
輪訓期間,集中居住,單獨作息,每日三餐,計算工分。
為了區分上工鈴聲,輪訓隊採用銅哨聲作為訊號。
上山後徐澤就計劃落實三餐制,但褚青的建議不要搞,理由有三:
一是眾人已經適應兩餐,若無大體力勞作,沒有更改的必要。
二是上下山吃飯浪費體力,還耽誤做事的時間。
三是捕魚隊捕魚水域大,工作量也不小,下水後,一般就是一天,吃午飯的話,無法照顧得到他們。
最後,徐澤折中處理:早晚食堂正餐,中午工作崗位上吃餅。
第一期輪訓原計劃五天,訓練科目參照後世大學生軍訓,主要是站軍姿、隊形變換、佇列行進、木槍列陣刺殺、緊急集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