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國強的時代,的確需要繁榮的文化,大宋百姓富不富,徐澤無法下結論,但國強肯定是沒有的。另一方面,國家越是闇弱,內部越能產生畸形繁盛的娛樂,以及區域性地區虛假的經濟繁榮,在這種極度“繁榮”的經濟下,一切為了錢,為了錢可以做一切。
朝廷可以不講信譽朝令夕改,高高在上的宗室也可以為了財貨高高興興的賣女兒,禁軍士卒為了生計自謀營生又怎麼能受到譴責?
徐澤扭過頭,看見勾欄外一造型古怪的飯店內,店夥們正熱火朝天的準備晚上外賣的飯食。
張教頭講過“宋制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酒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
這家古怪的飯店用的就是軍巡鋪防火用的官屋,望樓依然在,只是當然不會再有兵卒值守瞭望。
看到這瓦子內外的一片繁華,徐澤暗自感嘆,不知十幾年後的那場大亂來臨,二帝被虜,神州沉淪,今日場上場下皆沉醉在盛世浮夢中的眾人,可還會在夢中想起京中繁華?
幾十年後,目睹臨安城的醉生夢死,詩人林升作詩“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其實他錯了,南宋北宋,都還是那個宋,杭州汴州也一樣的醉生夢死。
徐澤下定決心,待明日給孫石看完病就離開東京去蓼兒窪。
走之前要不要結交一下林沖?
徐澤年少時也曾為林沖的悲劇命運而扼腕,為起衝冠一怒而叫好。經歷得多了,才知道,林沖和楊志,絕對是水滸中最悲情的一類人,但二人的苦難其實皆緣於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偏執的人生追求。追求功名利祿本是人之常情,出事後,不願放棄正常的社會人身份也可以理解,但為了這些,無底線的犧牲一切,就真不要怨命運弄人了。
扯遠了,就說如何結交,直接上去說我和你岳父如何如何,信不信人家林教頭“呵呵”?
或者和史進來段對打以吸引林沖的注意?
嗯,這招興許好使,然後呢?
一年後才發生的事能跟他說?何況,高太尉為人低調,家教也嚴,還沒聽說過三個衙內有什麼不良愛好。在這方世界,高俅應該不會,也沒必要害林沖這個芝麻大一點的武官。
再則,即便結交了,又能如何?
原劇情中,魯智深倒是信了林沖“卻再來看望師兄”,等了四日,還是性子直的魯智深自己“徑尋到林沖家相探”。後來發生的一切,其實都是魯智深的一廂情願,岳廟前帶潑皮幫架,野豬林要殺董超、薛霸等,林沖都——不領情!
他還想著翻身繼續做當官呢,沒見林沖即便最後落草梁山了,還死守著“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真殺了二人,豈不是害了林教頭?
你說不可能,高太尉由配軍發跡的傳奇故事聽過沒?
倒是魯智深一路護送到滄州,林沖說了句“防護之恩,不死當以厚報”,後來,林沖確實沒死,報恩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