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參見殿下。”
武襄左衛的馬隊在官道上停下,左右一分,已經賓士了一天,但卻依然精神抖擻的少年太子緩馬走了出來。
不等看清太子的面容,眾人就急忙跪了下去,幾個高鼻深目的教官也跪倒。不過不同的是,他們是單膝,而非是雙膝,其時大明雖然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但在歐洲諸國荷蘭葡萄牙看來,大明依然是一個屹立不倒的龐然大物,且透過經商,每年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大明的瓷器絲綢在歐洲都是搶手貨,供不應求,因此就參見大明皇太子的禮節問題,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抗拒,面見大明皇太子的禮節,和他們面見本國國王完全一樣。
“起~~”
朱慈烺身邊的唐亮拂塵一甩,聲音悠揚。
“謝殿下。”眾人起身。
朱慈烺在馬上一望,心知兩個文官乃是兵部派在大沽口驗收東印度公司戰艦的官員,而緊鄰兩個文官而站,已經鬚髮斑白、但腰桿依然筆挺,只是藏不住滿臉滄桑的老將應該就是新任的天津水師副將陳兆蘭了。
而陳兆蘭身後,是水師各級將領,雖然崇禎四年,登州事變時,天津水師的主力戰艦和水兵,都被孔有德裹挾,去往了遼東(途中,天津水師副將投海自盡),天津水師一夜就成了空殼,不過經過這十幾年,在歷任天津巡撫的努力下,天津水師多多少少恢復了一些兵力和戰船,一眼看過去,將領還是有一些的。
在這其中,朱慈烺看到了施琅。
施琅帶著從京營挑選出來的三百精兵,前天到達大沽口的,以為上三桅戰船學習做準備。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這三百精兵表現出來的精氣神,卻已經令大沽口的水師將領們大為驚歎想不到大明也有這樣的精兵,比起他們麾下孱弱不堪的水兵,這三百精兵簡直可以橫掃,副將陳兆蘭更是驚喜,有這三百人做中堅,加上東印度公司的戰艦,天津水師未來戰力可期。
一眼掃過水師眾將,太子目光最後落到了那幾個高鼻深目的紅毛人的臉上。
在一眾黃面板,黑眼睛的大明將士中,這幾個人非常的顯眼。
朱慈烺微微點一下頭,翻身下馬,從兵部文官,副將陳兆蘭,施琅,一一慰問,最後來到幾個紅毛教官面前,簡單的問了兩句,幾個紅毛人都不通漢語,需要有翻譯才能同他交流。
聽完他們的自我介紹和資歷,和東印度送來的資料基本相符,都是有相當經驗和戰績的老水兵之後,朱慈烺微微點頭。
幾個紅毛教官卻都是驚訝,他們沒有想到,大明皇太子居然這麼年輕,還只是一個少年,但說話行事卻是如此的穩重成熟,問的幾個問題,都切到了水軍的重點,比之大明一般水師兩隊對“三桅戰船”的陌生,大明太子好像知道很多啊。
“湯神父說的沒有錯,明國王子是一個墨提斯啊。”
幾個紅毛教官小聲嘀咕。
墨提斯,古希臘神話裡的智慧之神。
雖然已經是夕陽,時間有點晚了,但朱慈烺執意要到港口看船,於是眾人簇擁著他往港口而去。
大沽口是中國明、清海防要塞。位於天津東南50公里海河入海口處,西北距北京約170公里,東瀕渤海,西鄰海河平原,隔河與塘沽相望。“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大明永樂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後,在天津築城設衛,於大沽海口築墩設炮,防禦海上的敵人,嘉靖朝世宗皇帝時,倭寇猖獗,朝廷遂在大沽口設立海防營,加強防禦,其後遼東事起,天津作為京師的海上門戶,一直為朝廷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