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漢代時,城市就有了最初的公廁,當時稱之為“都廁”
官府會指定官吏或私人,也就是俗稱挑大糞的,去這些地點和私人家中廁所收集垃圾,並且把這些垃圾運送到農村賣給農民施肥。當然,這是要收錢的,如果你不交錢,人家就不收你家的垃圾,你往馬路上扔就官府抓到了就重罰。元朝建立大都時,也設計了公廁,只不過數量太少,到了明中期,已經完全趕不上膨脹的人口,一般家庭的家中都會修建廁所,但公廁卻漸漸荒廢,很少有人提,路人內急,只能找個犄角旮旯大小便。
朱慈烺的計劃在京師修建三百座公廁,徹底解決百姓們的方便問題。
幾個樣板公廁建成的同時,工部督造的首批一百個木板垃圾箱也已經制作完畢,由工部侍郎宋玫親自來人送到順天府,然後分發到各個街口,每個垃圾箱上都寫著一個大大的“垃”字。
垃圾箱的製作並不複雜,四塊木板一合就成了,難點在於專人維護,每天收集,夜晚運出城,保證垃圾箱不會被積滿。
這個任務考驗的就是順天府的執行力了,在這個時代,人力一點都不貴,僱傭三到四百名的清潔人員,並花不了多少銀子,順天府還能承擔起,關鍵是日常的督促和組織。
此項任務由順天府同知郝晉具體負責。
郝晉是南直隸棲霞人,崇偵元年迸士,歷任四川巴縣知縣,四川鄉試同考官,四川道監察御史,政聲還不錯,守母喪後,調京師巡視太倉,旋兼南城監察御史,今年十月,改任順天府同知。
同知是府尹的副手,相當於是副市長,因為順天府的特殊地位,順天府同知也是有相當地位,別地的同知都是五品,順天府同知乃是從三品。
真實歷史上,到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周堪庚就轉任工部侍郎,接了宋玫的位置,宋玫則死於建虜入塞的臨清之戰,郝晉順勢升任順天府尹,這一世因為建虜入塞的失敗,宋玫沒有到臨清,一切都沒有發生,所以郝晉依然還是順天府同知。
郝晉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留下什麼記載,朱慈烺對這個人也毫無印象,不過據蕭漢俊的回報,郝晉還算是一個可用之人,起碼比周堪庚有魄力,也更有上進心。
郝晉接了垃圾箱,立刻開始佈置。
照太子的意思,先做的這一百個垃圾箱是樣板,後續的垃圾箱採用商人募捐,誰捐的就寫誰家的商號名字,並由官府嘉獎朱慈烺只說了點子,如何鼓動商人們出錢出力,那就是順天府,也就是郝晉的事情了。
公共浴池年起是不可能開工了,只能推到年後,照太子的計劃書,浴池朝廷招標,私人經營,國家進行補貼,不過內閣和朝臣都有不同意見,暫時只能延後,但不管怎樣,最遲明年六月,也必須在京師建立起基本的公共衛浴系統。
京師忙碌的時候,太子朱慈烺正坐在武英殿,等候保定總督楊文嶽和一種保定兵將領的到來。
建虜退去,駐守薊州的保定兵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開始按照兵部的命令,大軍撤回保定,崇禎帝召見眾將,勉勵嘉獎。
兵部侍郎張鳳翔到安定門前親自迎接。
楊文嶽帶著總兵副總兵一共五六個將領到武英殿覲見崇禎帝。
崇禎帝甚至歡喜,尤其是對曾經在宣化城下,勇猛衝擊,大破建虜的虎大威
最為讚賞,親賜御酒,虎大威跪伏在地,感激涕零。
朱慈烺身為太子,和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馮元飆,太僕寺卿王家彥全程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