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政王,用心良苦,大清之幸啊。”
瀋陽。
站在殿外等到滿漢群臣,聽到眾王齊心的訊息,一個個都是欣慰,范文程小聲的感嘆了一句,然後看向站在左前方、位置高他一截的洪承疇,討好的說道:“洪大人,你說是嗎?”
洪承疇卻看也不看范文程,甚至連眼皮子都沒有動一下,彷彿在他的眼裡,范文程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雖然都是降臣,但洪承疇卻從來都不掩飾他對范文程的巨大鄙夷和憎惡。
范文程討了一個沒趣,嘿嘿一笑,沒敢再說話。
……
一切完畢,大明隆武六年、清順治七年的九月初一日,多爾袞在瀋陽誓師,馬步兵十五萬,滿漢蒙古八旗精銳盡出,押著糧草,車馬浩浩蕩蕩,一望無際,一路往錦州而去。
一直以來,大軍出征,兩黃旗都是負責守衛盛京,鮮少出京,但這一次亦是傾巢而出。兩黃旗八大臣,除了已經在錦州的圖爾格,留守瀋陽,負責後勤的索尼之外,其他六大臣,圖賴、鰲拜、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全部隨軍出征。
兩黃旗都如此,其他旗就不用說了。
小皇帝在城樓上親自送行。
禮親王代善,豫貝勒多鐸,肅親王豪格,連同建虜宗室十二歲以上的所有男丁,滿漢八旗大臣和各旗都統副都統,全部隨軍出征。
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留守盛京,負責守衛鎮江堡,鳳凰城一代,抵禦駐朝明軍的攻擊,固山貝子,愛新覺羅·屯齊和懷順王耿仲明守衛復州,為了保證這兩地的安全,從今年以來,多爾袞就不惜一切,在兩地大修城堡,挖掘壕溝,現在大軍出征,他又將新徵的四萬兵馬,分別配置在兩地,以加強兩地的防衛,保證後方無虞。
安排好了後方的事務,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多爾袞方才誓師出征。
……
大軍之中。
車輪轔轔。
作為優待,洪承疇被多爾袞特許乘坐馬車,並有專門的護衛和服侍。
坐在車中,挑著車簾看,洪承疇老臉沉沉,眉頭緊緊皺在一起,根本舒展不開……
十五萬大軍出征,全國所有的男丁,都披上了戰衣,手裡拿上了武器,一眼望過去,稚氣未脫的少年有之,白髮蒼蒼的老者有之,雖然聲勢浩大,人馬眾多,但戰力卻實在是讓人擔憂。
比起崇禎十三年,他率領大明九邊十三萬精銳,兵出山海關,救援錦州之時,眼前的大清兵馬實在不值一提。
當時他再怎麼不濟,徵調的都是精壯,絕無弱冠的少年和白髮蒼蒼的老者。
如此軍隊,即便有兇悍的八旗精銳為骨幹,即便有漁獵英勇的傳統,他們怕也不是大明的對手。
至於喀爾喀蒙古。
雖然輔政王說的肯定,但洪承疇卻不敢抱持太多的希望喀爾喀蒙古為利而來,自然也會為利而走,戰事順利時,他們會錦上添花,戰事不順時,他們卻不會雪中送炭。
但眼下卻沒有其他辦法,明知道此戰勝算不到五成,他卻也不得不隨軍出征。
因為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