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明民間並不缺銀子,只是華夏商賈歷來都遵循財不外漏的古訓,對於和朝廷打交道,都是無比慎重,總擔心被朝廷坑害,因此,想要向他們借銀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相比之下,外國商行反倒是沒有那麼多的忌諱和擔心。
……
“向夷人借錢,朝廷臉面丟失盡矣!”
“商人市儈,討價還價,這是天子該做的事情嗎?”
江南,稷山書院,聽聞京惠商行向西夷商行借錢借糧,還戶部擔保,皇帝出面,劉宗周長聲而嘆。
……
臘月初八,臘八節,
這一天,人們要舉行冬祭,用收穫的穀物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稱“臘祭”,又說當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受難時,寒冬臘月天沒有一點吃的,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寺廟的老鼠洞裡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苦難中的那個特殊日子,於是就把那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當然了,這是傳說,毫無根據,連朱慈烺的父親崇禎帝都不知道有這一說呢。
臘八粥真正有關係的,還是因為和佛教的因緣。
一小碗臘八粥,又稱“佛粥”、“七寶五味粥”,入的口來,溫暖香甜,沒人不愛。
作為皇帝,朱慈烺祭祖祭神,從清晨到中午都甚是忙碌。
臘八之後,年就近了。
即使身在宮中,似乎也能感覺到京師內外迎接新年的喜慶氣氛。
對大明百姓來說,最近三年是近十幾年來最太平的三年,沒有肆虐的流賊,沒有建虜入塞,各種落草為寇也都是清掃一空,四方安寧。遼餉廢除,攤丁入畝之後,窮苦百姓的負擔大大減輕,但是辛勤,總能找到維持生計的辦法,原本不敢生娃,擔心負擔不起“人頭稅”的人們,也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養兒育女,閒暇之時,在京師街頭遊走,除了街景越來越繁華,商戶更多,百姓臉上的笑意越來越多之外,眼中看到的被父母抱著逛街的嬰兒,也明顯比過去幾年多了很多,感覺生機勃勃。
京師如此,各地想必也不會例外。
……
“陛下,朝鮮急報……”
臘八儀式剛剛結束,還沒有返回乾清宮,朱慈烺就接到了於海送來的朝鮮軍報。
看完之後,他臉色凝重,自言自語的說道:“西邊失,東邊取,多爾袞親自出馬,不止是搶糧,也是想要重創朝鮮啊……傳內閣和軍機,令他們到武英殿見朕!”
“是。”
……
武英殿。
內閣和軍機諸臣都到齊,臉色都是凝重。
五天前,多爾袞親自帶兵,帶著前朝鮮王李倧的兩個世子,以為李倧報仇為口號,忽然發動閃擊,其兵馬快速越過冰凍的鴨綠江,直撲咸鏡道首府咸興!
在這之前的一個多月,駐朝鮮的大明軍剛剛結束了對建虜鳳凰城一代的騷擾,解救漢人百姓數千,將他們護送轉移,暫時安置在了平安道首府平壤一代,而平壤亦是周遇吉的主力所在之地,是明軍防守的重點,東面的咸鏡道因為地域廣闊,人煙稀少,除了首府咸興較為繁華,人口較多之外,其他地方都是貧瘠荒蕪之地,戰略意義稍遜,因此由副將莊子固帶三千兵馬,連同朝鮮輔兵把守。
平安道和咸鏡道,是為朝鮮的北方兩道,和北軍都護,是為和建虜接壤的三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