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嚴重的是,多爾袞不是黃太吉,黃太吉當年抱持懷柔之心,雖然破了朝鮮,逼迫朝鮮投降,但對朝鮮那些尊明的臣子,並沒有趕盡殺絕,只是令李倧嚴厲處置,但多爾袞不同,他和黃太吉的性子截然不同,他對朝鮮是不會有什麼懷柔之心的,朝鮮既然“反叛”,且建虜糧草正是糧草困難,除了大肆搶劫之外,對於那些“唆使”李倧反正的朝鮮臣子,他是絕對不會客氣,一定會斬盡殺絕的。
一旦這些尊明的臣子,全部被屠戮,朝鮮人膽氣喪盡,大明再想要不費兵刃,將朝鮮人重新拉回來就難了。
不論從平遼大計,還是憐惜那些尊明大臣的至誠之心,大明對朝鮮之變都不能置之不理,必須派出援兵。
可眼下的情況,援兵從哪裡出?
距離朝鮮最近的,當然就是遼南,從旅順登船,大海航行,很快就可以抵達朝鮮。
但遼南正在鏖戰,如何出兵?
另外,朝鮮外海冰封如何,是否能航行大船?
李倧,給大明出了一個難題。
算時間,此時此刻,朝鮮使者就算沒有到旅順,怕也是離旅順不遠了,遼南經略高鬥樞在見到朝鮮求救國書之後,又會有怎樣的判斷和選擇?
……
“陛下,蔣閣老、倪閣老、李本兵、陳軍輔他們都到了。”腳步輕響,田守信報。
“宣他們進來吧。”
朱慈烺下了御臺,快步進到旁邊的花廳,在這裡,一個巨大的遼東沙盤地圖赫然擺列。遼東的山川河流,連同朝鮮的一些海防離島,都清楚展現。
首輔蔣德璟、輔臣倪元璐、兵部尚書李邦華、軍機陳奇瑜,劉永袏,方一藻,楊而銘,袁樞等人魚貫而入。
……
乾清殿。
按理說,朝鮮崇禎十年背叛大明背離大明仁德,改事化外蠻夷,大明上下應該對朝鮮鄙夷、痛恨才對,但大明群臣極為大度,沒有一人提起當年之舊事。
這大約就是上國、大國的風範吧。
不唯現在,就是崇禎帝在位,周延儒為首輔之時,面對朝鮮秘密遣使謝罪,崇禎帝也曾經大度的表示,可以理解。群臣對朝鮮也沒有過多的指責。
明亡之後,朝鮮王室在明太祖、明神宗的牌位後,又加了崇禎帝,以感謝三位大明皇帝對朝鮮的恩情。
……
“朝鮮國民將近百萬,馬步兵亦有數萬,如今建虜主力都在遼南,多爾袞即便興師問罪,能派出的兵馬也有限,以朝鮮軍力應可阻擋一陣,應令李倧死守,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我大明再看情況支援也不遲。”
“朝鮮兵戰力孱弱,軍武不修,李倧更是瞻前顧後,心意不定,怕是擋不住建虜,還是應該早做準備,派出援兵!”
“援兵從哪?遼南嗎?高經略正和濟爾哈朗苦戰,怕是難以派兵。”
“可令山東總兵尤世威,登萊總兵黃蜚領兵支援朝鮮。”
“登州外海冰封,運兵船無法出海。要想解封,最少還得四十天,算上運兵的時間,山東登萊兵要登陸朝鮮,差不多得六十餘天,但李倧能堅持六十天嗎?”
“如果李倧連六十天也堅持不住,那也沒有救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