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1076章 朕為校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76章 朕為校長 (1 / 4)

次日,《三文日報》再發評論,對馬嘉植的奏疏,再行批駁。

刑部大堂之上,錢謙益又一次對馬嘉植進行提審。他引經論典,滔滔不絕,幾乎是將馬嘉植辯的無話可說。

馬嘉植面色漲紅,氣的搖頭又跺腳。

錢謙益是東林大儒,雖然很多人對他這一次的表現有所不齒,認為他不顧身份,親自下場和馬嘉植進行辯論,為皇帝的行事和政策做辯解,完全就是在“長君之惡”,少去了東林的風骨,但錢謙益畢竟是聲名在外,桃李滿天下,他對馬嘉植的辯叱,對天下輿論依然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而在辯駁之中,所謂的西洋邪說,也漸漸登堂入室,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

江南的劉宗周聽聞之後,氣憤不已,親寫了一封信,令人送到京師,交給錢謙益。

“牧齋公,可記得“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的奸相嚴嵩嗎?”

當年,原本只是一個刑部尚書的嚴嵩,能夠忽然崛起,取代夏言,成為大明的首輔,並且持續掌權十幾年,靠的就是逢迎嘉靖帝。

但是嘉靖帝所喜歡的,不論對錯,嚴嵩都一意執行。

後來惡跡敗露,嚴嵩削籍為民,家產被抄,隆慶元年(1567年),87歲的嚴嵩貧病交加,在一片唾罵聲中死去。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劉宗周將錢謙益比作嚴嵩,其實是一種相當大的侮辱你錢謙益上躥下跳,是想要做第二個嚴嵩嗎?

接了劉宗周的信,錢謙益倒也不敢怠慢,急忙寫了一封長信進行辯解,同時將信中的內容散播出去這封信不止是向劉宗周解釋,也是要向天下人解釋。

……

錢宅。

柳如是輕嘆:“劉宗周這般迂腐,見識怎麼還不如我這個婦道人家呢?”

……

馬嘉植之案,在刑部緊鑼密鼓進行審理的同時,塞外茫茫草原之上,一支騎兵正在向北疾馳,風雪之中,裹著棉甲戴著皮帽的李定國不住的揚鞭,目光堅定無比……

……

十一月初。

隆武帝朱慈烺親臨講武堂江南將官第一期肄業禮,和即將肄業的將官幾面。

這其中,就有襄陽總兵黃得功,鳳陽總兵劉良佐,鄖陽總兵王恩光三位赫赫有名的總兵。

張獻忠覆滅之後,江南平息,朝廷在嚴令史可法、馬士英整飭各地兵馬、留強汰弱、實行京營軍制的同時,也將江南總兵一級的將官召到京師,進入講武堂學習一來,這些人走後,史可法可以不受掣肘的整訓兵馬,二來,在朱慈烺的認知裡,領兵武將的素質,是非提高不可的,現在江南平息,將他們調到京師學習,繼而選派有用之人調到遼東使用,是當務之急。

對於武將進入學堂學習,朝中是很大意見的,有明一代,都是以文統武,武將不需要有什麼學習,不識字甚至是最好的,只要聽從指揮、作戰勇猛就可以了,從左良玉到黃得功都是如此。

但今上繼位之後,在京營正式成立了講武堂,培訓京營各級將官,傳授兵法和治軍之道,非是軍功升任千總的,都得在講武堂學習一年,方才有實際領兵的機會。

這實在是開天闢地,從未有過的做法。

從一開始,就有朝臣上疏反對,認為武將學了兵法,長了學問,在手握兵權,怕是會生起野心,於穩定不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