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軍機大臣連同軍機處的幾大參謀急急趕到,看完關於吳三桂的軍報,所有人都是臉色鉅變,陳奇瑜急忙帶頭請罪計劃是軍機處擬定的,吳三桂的執行或有偏差,但整體戰略都是遵照軍機處的計劃,現在行動失敗,軍機處自然是責無旁貸。作為軍機處的二輔,也是軍機處實際的領導者,陳奇瑜自然要負責任。
朱慈烺擺手,示意陳奇瑜快起,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如何彌補,以確保寧遠前線的穩定以及這次大戰不會因此受到大的影響。
陳奇瑜站起,和眾人急急商議。
這時,腳步聲急促,於海又匆匆地走了進來。
“陛下,密雲長城有警!”
朱慈烺臉色又是一變。
對大明皇帝朱慈烺來說,這兩個訊息都是壞訊息,但對敵對的多爾袞來說,這兩個訊息都是天大的好訊息,尤其是多鐸在插汗河套,殲滅了吳三桂親率的關寧騎兵的主力,雖然走了吳三桂,但卻擊殺了郭雲龍,擒獲了胡國柱,保證了糧道的安全,這對兩年來連續敗北,無有一次勝利的大清來說,終於是可以揚眉吐氣一次了。
插汗河套之戰後,多鐸一邊派出蒙古輕騎追擊吳三桂,一邊率領主力往烏克尓河來,一旦兩兄弟匯合,建虜軍力和士氣都將得到增長。
而鰲拜對密雲長城的騷擾和攻擊,則是此戰成敗的另一個關鍵,但使鰲拜能夠出其不意,毀牆入關,明國上下必然震動,即便是“狡詐”如隆武,也肯定得御駕返回,保衛京師去了,到時,多爾袞於後方追擊掩殺,雖不敢保證大勝,但卻也足以打掉明國的囂張氣焰,令蒙古各部明白,在蒙古草原在一畝三分地裡,大清依然是絕對的優勢者,那些投靠明國的叛徒,必將為大清所剿滅。
這樣一來,多爾袞此次出征的目的就達到了。
“鰲拜,我大清此戰能否取勝,就看你了。”
站在地圖前,多爾袞喃喃自語。
密雲長城。
牆子嶺段。
歷史上,崇禎十五年,建虜大軍兵分兩路,主力從永平府一代的界嶺口入塞,偏師就從是密雲長城牆子嶺一段破關的,最後兩軍匯於薊州,繼而再向明國京師,然後順著運河南下,一路搶掠,將大明攪了一個天翻地覆。
這一世,作為偏師的阿巴泰同樣是從牆子嶺段毀牆入塞的,但不同的,這一次他卻中了大明的埋伏,最後,連阿巴泰在內的偏師主力全部被殲,其本人和三個兒子也被大明生擒。
此戰之後,大明重新修繕了牆子嶺段的長城,並加駐了兵馬,而阿巴泰失敗之後,建虜和蒙古親貴都將牆子嶺視為不詳之地,其後這三年裡,從未有建虜或者是蒙古兵馬,到達過牆子嶺長城之下。
但誰也沒有想到,短暫的沉寂之後,這裡又將迎來一場大戰。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鰲拜精通騎射,作戰勇猛,有“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為黃太吉的心腹,歷史上,鰲拜不但在黃太吉死後,豪格和多爾袞爭儲的過程中,有堅定的表現,在順治死前,更是被順治委以重任,任命為託孤四大臣之一,後面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鰲拜風頭無限,壓過了年輕的康熙,最終被康熙拔除,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歷史上,鰲拜以悍勇著稱,但其實除了悍勇之外,鰲拜也是有相當謀略的,不然他也不能壓制其他三位輔政大臣,獨攬朝綱。
因此,在多爾袞的命令,領著鑲黃旗的五百精銳連同多爾袞秘密抽調而來的周邊蒙古各部,加加總總在一起,一共只有八九千人馬,但卻要擔負攻擊明國長城的重任之後,鰲拜並沒有冒然進攻,而是集合兵馬,在密雲長城一百里之外的草原裡蟄伏了三天,期間,他帶了十幾個偵騎,秘密潛到密雲長城一代,仔細觀察,確定周邊的防務和駐軍之後,然後才下定決心,將攻擊的目標從原先計劃的獨石口,改到了牆子嶺。
和獨石口相比,牆子嶺的防守稍顯薄弱,雖然從牆子嶺破關後,道路通行不如獨石口,但建虜兩次從這裡入塞,對這邊的地理環境較為熟悉,兩廂權衡,鰲拜最終還是選定了牆子嶺。
因為兵馬不夠多,要想成功破關,必須保證行動的突然性,在破關之後,還需要大張旗鼓的突進,以震動明國,為多爾袞和隆武的對戰爭取勝機,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失敗甚至是落入明國大軍的團團包圍之中,因此,鰲拜的每一步都進行的小心謹慎,在選定牆子嶺為攻擊目標之後,他又蟄伏了一天,伏擊了一隊明軍夜不收,確定行動的隱蔽和獲取相當的情報之後,這才秘密行軍,一天一夜的時間,趕在第三日的半夜凌晨,出現在了牆子嶺長城之下。
說是牆子嶺,但其實整個整個牆子嶺長城段一共有三十多里長,正常的駐軍在兩千人,由一個守備負責防守,另有一個京營千總隊,就駐紮在牆子嶺後方十里之處,以為周邊的支援,此外還有少量的邊騎兵和夜不收,負責周圍的聯絡和緊急支援,而在這兩支隊伍之外,密雲總兵陳永福已經率領三千密雲兵前移,此時就駐紮在石匣營石匣營距離獨石口三十五里,距離牆子嶺四十里,但是兩處有警,陳永福左右都可以帶兵支援,只三四十里的距離,保證可以在半天之內趕到。
也就是說,兩地的守軍只需要堅持半日就可。
“呼哬”
半夜裡,藉著夜色的掩護,在鰲拜的督戰之下,十幾個建虜精銳白甲兵,沒有穿甲,只是輕便勁裝,秘密摸到牆子嶺長城之下,逮著守城軍士巡邏的空隙,用鋼爪爬城,然後摸在黑暗中,以弓弩防備,而在他們得手之後,更多的建虜士兵透過鋼瓜上了長城,而當他們的行動被明軍發現,明軍呼喊報警,同時左右聚集來攻之後,埋伏在長城之下的蒙古士兵一起跳起,高聲呼喊,往城頭攻去!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