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行陰謀,一向是光明正大,對於“祖制”,並不是太在意,但是事情做好坐滿,即便是違背祖制,他也是不惜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皇后的冊封,有明一代,何曾有一個不曾經過選秀,而且不是禮部和內廷選出,而是由皇帝親自指定的皇后?
但隆武帝就做到了。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北宋王安石的名句,隆武帝有一次在閒談中,有意無意的說出,當時,在場群臣都是色變,和宋代不同,因為程朱理學的流行,有明一代,有祖制是相當堅持的,祖制就像是一片神主牌,誰也不能動彈的,尤其是皇帝,動不動就被群臣以祖制相約束。
但現在,隆武帝卻說出變法大家王安石的名言,由此可知,在隆武帝的心中,是存了王安石的想法的。
加上從崇禎十五年到現在,隆武帝做出了許多遊走於祖制和變革的灰色地帶之中,蔣德璟李邦華親身參與又或者是旁觀,樁樁件件,對隆武帝的心思就更是明白,若要反對吧,但隆武帝所做的每一件事,除了改革科舉之外,其他都是文官想做而不敢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關閉淨身房,司禮監的漸漸虛化……隆武帝更約束自己,勤儉可用,無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隆武帝都可算是千古明君,只不過這樣的明君並不是文官心目中的標準明君,對大明文官來說,標準的明君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守祖制。
但隆武帝偏不是這樣。
所以很多文臣的內心裡都是矛盾的。
內閣不說話,但並不表示群臣就默許了,下午,各道御史和鹽官的奏疏雪片一般的飛入通政使司,對於周王蜀王入京,他們都是強烈反對。
當這些奏疏送來之後,隆武帝朱慈烺看也不看,只淡淡說一句:“留中,存檔。”
留中則是不發,存檔則是記錄在案,令後世人知道今日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誰在上躥下跳,對事情提出反對。
“是。”田守信躬身。
“召蔣閣老他們進來吧。”朱慈烺道。
很快,在蔣德璟的帶領下,內閣五輔進入乾清宮,在殿中站定。
朱慈烺在御座裡坐了,開門見山,不繞彎子的說道:“先帝在位時,因為財政困窘,宗室開支巨大,因此推行宗室換授之法。也就是以宗室的身份,換取官爵,比如縣令知州一類。不過效果並不好,鮮有宗室願意放棄身份,改授官爵的,宗室換授之法,最終不了了之。朕以為,並非是宗室換授不好,而是不得其法,上下都有顧慮,因此才沒有成功,思來想去,朕認為。有些事情單靠自覺是施行不了了,必須加以強制。”
“就以奉國中尉來說,我大明皇族二十萬人,其中奉國中尉就佔了十八萬。他們不耕種,不勞作,不經商,不做官,每年領取朝廷的宗祿,看似安樂,其實是沒有了進取,渾渾噩噩,老死一生……”
“但這是他們願意的嗎?並不是,那一位在開封府衙擊鼓鳴冤的宗室,朕已經和他詳談過了,論起來,朕還得喊他一聲叔父呢,朕這個叔父從小熟讀詩書,於數理也頗為精通,入仕則為好官,經商則為良商,可惜啊,他沒有這樣的機會,一身的才華和雄心,只能空置浪費,這不是宗室之福,亦不是國家之福啊……因此朕以為,宗室之法已經是非改不可了。”
聽到此言,內閣五臣都是拱手,。
對於陛下所說,他們早有預料。
朱慈烺繼續道:“但怎麼改呢?朕有幾個粗略想法,和卿等共議。”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