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964章 宣府戰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64章 宣府戰起 (2 / 3)

戶部審計司成立,首任審計司郎中,為前詹事府左庶子吳偉業。

作為隆武帝曾經的老師,在朱慈烺剛剛為京營撫軍,署理內外之時,吳偉業是出了大力的,雖然他一直嘟嘟囔囔,對朱慈烺所行有所不滿,但朱慈烺交給他的任務,從太子府日用到後勤補給,各種賬目,各種賬目他都整理了清清楚楚,而且任勞任怨,十分的可靠耐用。因此,審計司成立,朱慈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雖然是叫戶部審計司,但審計司的直屬上級,並不是戶部,也不是內閣,而是大明皇帝。

這是隆武帝和內閣諸臣商議,最後定出來的。

審計司的主要任務,就是審計六部九卿和各地督撫衙門的賬目,雖然只是小小的審計司,但卻有直達天庭的權力,審計司未來查賬,也將會和錦衣衛一起行動.

明末之時,大明朝廷財政狀況極其混亂,有一次,崇禎帝往遼東前線發了十萬兩銀子,事後派錦衣衛暗訪,卻發現最後到遼東前線的,不過一萬兩銀子,其他九萬兩,都被各級官員層層挪用和貪墨了,崇禎帝聞之大怒,令錦衣衛徹查,但最後的結果卻也是不了了之,原因就是因為官員挪用的部分,很多都是積欠許久,不得不發的銀子。

這一世,在朱慈烺的努力之下,大明朝廷稅賦收入,有所增加,加上今年在江南查封鹽商,京師抄家勳貴,只這兩項,大明朝廷就多了將近一千萬兩銀子的收入,歷年積欠的官員俸祿和官兵糧餉,到十月份,已經全部補發完畢。朝中百官雖然對隆武皇帝的科舉改制有所不滿,但對朝廷及時發放俸祿,卻都是很滿意的。

只不過單靠抄家,是不能維持很久的,在增加稅種,改革財稅制度之外,近現代的預算和審計制度也必須跟上。

以前,大明是沒有年度預算的,花什麼錢,怎麼花?除了官員的俸祿和官兵的糧餉之外,其他都是隨到隨發,遇上什麼事情就花什麼銀子,豐年的時候,朝廷勉強還能支撐,如果遇上災年,那可就是碗幹盆淨,一兩銀子也拿不出的時候,也是常有。

為此,常常是寅吃卯糧,東拼西湊,財稅的支出制度比收入更加混亂。

“從朕懂事,開始關心國事開始,朕漸漸就明白一個道理,大明朝的事情,說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字。銀子!”

“如果有銀子,陝西就不會亂,遼東就會兵精糧足,建虜也就難以成事。”

“銀子兩字,說來容易,想要拿到,卻不容易。”

“但令人痛心的是,朝廷千辛萬苦收來的銀子,很多都沒有用到刀刃上,有的被浪費了,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有的則是被層層貪墨了,朝廷派人去查,也是官官相護,層層推諉。”

“所以朕今天要說兩個詞,一個是預算,一個是審計。”

“人無預不立,國家也一樣。”

“朕以為,朝廷一年歲入多少,支出多少?有盈餘還是有空缺,空缺又究竟有多少?朝廷計劃在什麼地方用銀子,又要用多少?除了兵部的支用乃是機密之外,其他各部的收入支用,都得明明白白地列出來,公之於朝堂,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都察院稽核,眾人沒有異議之後,來年才能執行!”

“這就是預算!”

“民間有句話,叫,多大肚子端多大的碗,就是這個意思。”

“從明年起,大明朝廷每年的收入支出,都要預,都要算,事中有監督,事後有稽核,一切都按照預算走,內閣眾臣,六部九卿的心中,都要時時刻刻,端著朝廷財稅這本賬,如果誰破壞了朝廷的財政收支,誰胡亂作為,亂花朝廷的銀子,朕決不輕饒!”

“沒有計劃書,沒有被都察院稽核同意的錢款,一律不得撥付。”

“當然了,如果遇上天災人禍,突發戰事怎麼辦?”

“那就設立了一筆備用預算,一應花銷,皆從中支取,如果不夠,可臨時再追加。”

“六部九卿、各地方督撫花銀子要受監督,朕也不例外。內廷庫一年收入多少?朕明年所用,大概需要多少銀子?宮中審計監已經詳細列表了,今日午朝之後,就會送到都察院,都察院御史和六部九卿都可以稽核,覺得什麼銀子朕不該花,或者是花多了,都可以提出來。如果是可以縮減的,朕一律准奏。”

聽到此,群臣都是驚異。

歷來都是限臣不限君,想不到這一次,皇帝陛下居然連自己也限制了。

另外,內廷庫是皇帝的私房錢,一直以來,內廷庫有多少銀子,一直都是秘密,皇帝不許百官打聽,但隆武帝這一次卻是主動亮出家底,給了百官和天下人一個清楚的交代。這令群臣又是驚喜又是意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