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802章 國債之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2章 國債之策 (2 / 3)

見太子出列,御座上,正自焦躁的崇禎帝抬起了頭有點期望,但卻又帶著一點猶豫。

“陛下,兒臣以為,年關已近,將士和百姓都急於拿著錢糧過年,如果朝廷不能及時發放錢糧,民心不穩,京畿必然動盪。”朱慈烺態度恭謹的回道:“因此,如何籌集錢糧,及時發放,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崇禎帝和群臣都靜聽。

“方才兒臣聽大司農所言,雖然取消了遼餉,但我朝今年歲入其實是增加的,厘金稅加上追繳的逮賦,比去年多出了八十萬兩,如果沒有建虜入塞,今歲我大明朝的財政,還是可以勉強支撐的。但因為應對建虜入塞,我朝多付出了百萬兩的糧米,因此才造成現在的困境。”

聽到此,戶部尚書傅永淳,點頭如搗蒜,對太子殿下所言,他是再贊成不過了。

“建虜今年敗走,實力受損,照兒臣推斷,明年應該不會再來了,也就是說,明年的財政狀況,一定會比今年好,今年付不出的一百兩,來年應該是能補上的。”

朱慈烺清朗的聲音在殿中迴盪。

群臣默默,都想:來年能補上又怎樣?現在是年關難過。沒有錢糧,不能賑濟,這個年,京畿怕是難以太平……

朱慈烺繼續道:“剛才說到糧商,兒臣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去年河南災變,災民百萬,朝廷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的錢糧賑濟災民,河南巡撫高名衡為了賑濟災民,便以河南巡撫衙門的名義,向糧商們賒欠糧米,以開設粥廠,賑濟災民,前後一共賒欠了百萬兩的糧米,成功穩住了河南的局面,安撫了災民,而且以工代賑,重新了修建加固河南境內不少的城牆,為防禦流賊再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去年的欠賬,今年年中五月份的時候,河南巡撫衙門就已經基本清償,所用的,乃是八大晉商的抄家髒銀。照高名衡所說,朝廷,百姓,乃至商人,都獲得了利益。朝廷雖然花了百萬兩的銀子,但穩定住了河南,平了賊亂,百姓得衣食,商人得通路,今年建虜入塞,河南民情穩定,高名衡和河南總兵陳永福能率兵北上勤王,這都是去年賑濟之功啊!”

聽到此,一些聰明的臣子已經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太子是要朝廷效仿河南巡撫衙門,向商人賒賬啊。

去年賒賬是京惠商行起的頭,最後河南巡撫衙門還錢,大部分的銀子,也都是還給了京惠商行,時至今日,殿中群臣都已經知道,京惠商行乃是太子殿下的產業,說起來等於是左手換右手,現在朝廷困難,如果京惠商行願意拿出錢糧,解朝廷危難,日後再還給京惠商行,倒也不是不可以。

戶部尚書傅永淳的眼睛,登時就亮了,如果京惠商行願意幫他挑這個擔子,那就太好不過了。

但出乎崇禎帝和群臣的意料,太子的意思,並不是朝廷向商家賒賬,而是另外的意思。

太子繼續道:“兒臣以為,河南的例子說明,朝廷錢糧使用,未必要全盯著府庫,有些事情,可以找商人來幫忙,只要朝廷遵守承諾,到期還錢,商人們是很願意和朝廷合作的……”

一些臣子的臉上,流出不滿,本朝以農業立國,從太祖皇帝開始,就壓制商人的地位,將商人列為最低等,雖然明中後期之後,商人地位大幅提高,太祖當初壓制商人的一些政策,已經是名存實亡,但畢竟祖制未變,太子這麼高調的在朝堂上誇獎商人,好像不好吧?

也就是太子,如果是一般臣子這麼說,早就有人跳出來反駁了。

“不過和河南的情況不同,歷經建虜入塞,京師九門,封閉兩月,京師商人的倉儲已經是不多,不說其他,只說京惠商行,現在在城中的九個糧倉,基本都已經空了……”朱慈烺嘆道。

聽到此,群臣微微騷動,他們還期待京惠商行救急呢,想不到京惠商行竟然也快支援不住了。

只有知道內情的五個輔臣和戶部傅永淳默默,京惠商行的困境,他們早就知道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