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731章 懲治叛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1章 懲治叛賊 (2 / 3)

原來他正是虜酋黃太吉的十二弟,此次入塞,建虜第四路人馬的統帥,英武郡王阿濟格。

論謀略,在努爾哈赤的諸子中,阿濟格是後段班,但如果論兇狠,論打惡仗,阿濟格卻是第一的,二十歲首次出征,二十一歲因戰功被封為貝勒,打仗不要命,松錦之戰時,阿濟格曾經親率數百死士,繞到明軍背後,襲取了明軍的糧草,令明軍被動,這一次徵明,在運河受阻,渡河難以完成之際,黃太吉的一個密令,又將他推到了兇險,但同時卻也是他極其擅長的一個境地裡。

從昌平繞行,襲擊明軍後方。

乍看起來,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第一時間,阿濟格也是反對的,他認為,這不是置他於死地嗎?

不過等看完黃太吉的命令,聽完黃太吉派來的那個奴才的講述之後,他卻知道,計劃是可行的。

崇禎九年,阿濟格統兵入塞時,曾經攻破昌平,昌平總兵巢丕昌貪生怕死,屈膝向他投降,然後甘為嚮導,帶領建虜兵馬攻掠大明的城寨,建虜大軍返回遼東時,巢丕昌自然也跟著去了遼東,不過因其帶兵無能,到了遼東之後,就被剝奪了兵權,成了一個閒散的小官,原本,阿濟格已經忘記這個人了,想不到黃太吉卻還記著,這一次巢丕昌隨黃太吉的密令,一起到阿濟格的面前。

“王爺,奴才在昌平多年,知道一條秘密小道,可以繞過昌平守軍……”巢丕昌道。

如果是多爾袞和多鐸,即便有黃太吉的密令,即便巢丕昌說的天花亂墜,他們兩人也不會輕易執行,因為這是“險招”,成功了還好,如果失敗,必然是全軍覆沒,屍骨無存,身為親王,多爾袞和多鐸都絕不會冒這樣的險,連手下的親信將領也捨不得用。

但阿濟格卻不同,他天生膽大,不惜身,骨子裡喜歡冒險,但有一分成功的可能,他都不會放棄,更何況,黃太吉還允諾他,只要計劃成功,立封他為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的親王。

於是,阿濟格稍微思索,立刻就決定幹了,先是選出兩千精銳,攜帶三天糧草,在大軍假意後撤、吸引昌平守軍注意的同時,秘密將兩千人藏於密林之中,然後在巢丕昌的帶領下,包蹄銜枚,往西,趁夜先走水路,再走山路,用一夜的時間,成功的避過了昌平的守軍,進入昌平山中,隨後又在山中行走了一天一夜,繞過了昌平皇陵的守軍,艱難跋涉,這其間,若非是有巢丕昌的帶路,他們早已經是被發現,並且會被圍殲。

一路小心謹慎,損失了不少馬匹,一天兩夜之後,阿濟格終於是繞過了昌平大山,趟過永定河,出現在了京師西面的良鄉(房山)附近的一處山溝裡,此處距離通州不過百里,而因為運河戰急,明軍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運河,京畿周邊的百姓則都已經避入京師,方圓百里的村鎮和山間,無有一人,這反倒是為阿濟格的突襲和隱藏,提供了便利。

阿濟格率軍在山溝裡修整了一天,等到天黑,他們疾行百里,往通州殺來,凌晨時分,正到通州,忽然從背後發起襲擊,殺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阿濟格選出的兩千人,都是建虜和蒙古八旗中的精銳,戰馬吃的都是精糧配紅糖的高階食料,雖然暗夜疾行一百里,但戰力卻依然強悍,加上明軍措不及防,防線輕易的就被撕開,建虜衝入營中,一邊砍殺,一邊放火,對岸的黃太吉見到對岸火起,心知阿濟格已經得手,於是立刻命令全軍渡河,前後夾擊之下,明軍的河防再是完備,也是抵擋不住。

今日之戰,可能是阿濟格這幾年中,最痛快的一次,馬踏敵營,其暢快和得意,甚至是超過了松錦之戰,松錦之戰是黃太吉和多爾袞兩人之功,今日卻是自己啊,若沒有他的奇襲,明軍豈能潰敗,黃太吉又豈能渡河?

哈哈,哈哈!

但得意之中,阿濟格卻也不忘記,今日能獲取到的最大戰利品,並非是明軍眾將,也非是河岸隘口,而是明國太子,因此發動攻擊之前,他就告訴手下的奴才們,穿營而過,不停留,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明國太子的中軍大帳,誰能生擒明太子,賞萬銀,世襲梅勒章京!

突進之中,阿濟格忽然發現,前方的額克親忽然停了下來,因此他怒不可遏,衝上來質問。聽完額克親的解釋,他更怒,一馬鞭就抽了過去。

得主子賞了一馬鞭,額克親好像是清醒了過來,叫一聲奴才明白了,急急撥轉馬頭,率領手下的精銳,繞過楊文嶽的總督大帳,繼續向前突進。

阿濟格卻盯著楊文嶽的總督大帳,還有圍繞在大帳前後最後,正試圖死戰的明軍,對跟在身邊的巢丕昌說道:“你,去勸降,告訴楊文嶽,但使他投降,本王保他不死,榮華富貴任他取!”

到現在為止,大清俘獲並且逼降的明國總督只有一個洪承疇,論才望和影響,楊文嶽當然是比不上洪承疇的,但他保定總督的職務,可是實實在在的,如果能把他逼降,等於是又立一大功,就算最後捉不到明國太子,阿濟格今日的功績,也算是圓滿了。

“嗻!”巢丕昌心中叫苦,但臉上卻不敢猶豫,大聲答應一聲,衝到前方,在距離楊文嶽的總督大帳還有一百步,鳥銃弓箭都射擊不到的地方,勒住戰馬,在馬上高聲呼喊:“明軍聽著,大清英武郡王告諭明國保定總督楊文嶽,但使爾投降,保爾不死,榮華富貴任爾取,如果頑固不化,執意和大清為敵,必叫爾屍骨無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