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雖然在遼東兵敗如山倒,從萬曆到如今,最少喪師了幾十萬,但卻還沒有督撫重臣投降建虜的先例。
馬世奇和很多朝臣一樣,依然對洪承疇抱有期待,他們堅信,雖然被建虜所俘,但洪承疇一定會堅守明臣氣節,絕不會投降的。但同時內心裡卻又隱隱意識到,若是洪承疇懷有必死之心,兩個多月的時間,足夠絕食而亡了,既然沒有絕食那就說明洪承疇依然抱有生的希望,既然要生,那必然就是要投降了。兩種矛盾的思緒在腦子裡面相互交織,焦躁難抑,也怪不得今日馬世奇有點坐臥不寧了。
朱慈烺在心中輕嘆,他知道左庶子和朝臣們的憂慮,更知道父皇的憤懣,但卻也沒有辦法幫他們化解。
洪承疇投降是必然,誰也無法阻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隨他去吧。
現在能做的只有兩個字:練兵。
下午,左良玉麾下副將馬進忠進京了。
馬進忠崇禎初年為群盜,別號“混十萬”,論起兵的資歷,他可比李自成老的很,他自立一方的時候,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名普通將領呢。崇禎十一年,馬進忠在陝州被左良玉擊敗,後降左良玉,官拜副將。從那以後就隨左良玉征戰,屢立戰功。
歷史上,馬進忠雖然沒有什麼大名氣,但卻也稱得上是一個忠臣。
弘光元年,左良玉東下時突然病死,其子左夢庚帶十幾萬明軍投降建虜,只有馬進忠和王允成兩人不從,悄悄率領部下逃走,之後馬進忠在湖北向清軍阿濟格部偽降,清軍南下之後,他把清軍責令他運載的南征大炮丟棄於江中,再度歸明。
隨後馬進忠在各地征戰,雖敗多勝少,但卻沒有在忠烈大義上有所虧欠,永曆十三年,馬進忠病死於貴陽,臨終前自我評價:戎馬一生,對得起自己名字裡的忠字,足矣、足矣。
朱慈烺調馬進忠進京並非是看上了他的勇武,而是想要藉助他的經驗。
馬進忠流賊出身,對流賊戰術非常熟悉,雖然李自成在河南整編隊伍,有意向正規化發展,但骨子裡的流賊氣質卻是改不了的。李紀澤江啟臣劉子政三人是現今大明最好的軍事幕僚,參與了大部分對賊作戰的策劃,對流賊有相當的熟悉,但畢竟是隔著一層戰場,遠沒有馬進忠這種流賊出身的將領更為知根知底,所以朱慈烺要調馬進忠進京。
除此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左良玉的部下,在歷史上大部分人都是心志不堅定之徒,唯有馬進忠是一個例外,朱慈烺調他到身邊,一來是考察,二來也是想著找機會將馬進忠麾下的三千人馬從左良玉軍中抽出來,在平賊戰役中單獨使用。
“臣馬進忠叩見殿下。”
馬進忠在兵部安排的驛館住下,洗漱一番,換了武將常服,匆匆到城外大校場拜見太子。
還沒到校場,遠遠就聽到校場方向傳來一聲聲整齊有力的喊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