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476章 追聖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76章 追聖旨 (2 / 3)

但太子早有預防,自從離了涿州就賓士不停,還派了專門的後隊盯防從京師來的使者,所以,傳旨太監的馬腿都快要跑斷了,但卻依然沒有追上太子。

三天後。

鷂兒嶺。

朱慈烺於黃昏時分抵達京營大營,而劉肇基他們是今天上午剛剛到達,並立起營帳的,聽聞太子駕到,急忙列陣迎接。一眼望過去,從劉肇基馬進忠楊軒,一直到最基層的長槍兵,每一個人都是風塵僕僕。跟在太子身邊的三千營和武襄左衛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所有人都是一臉疲憊,戰馬也都有氣無力。

從涿州到鷂兒嶺,四百多里的路程,三天趕到,不論對人還是馬,都是嚴峻的考驗。

顧不上休息,朱慈烺進到中軍帳,升帳議事。

雖然很緊張,但總體還算順利,他本人沒有被傳旨太監追上,而宣府本地的官員和駐軍也沒有找劉肇基的麻煩,在路過宣府時,宣府巡撫李鑑甚至還派人慰勞,送了豬肉和糧米。

朱慈烺下令,今夜取消晚操晚課,用完晚飯,全軍立刻休息,明晨寅時(四點),大軍開拔,進行長途操練時間緊張,朱慈烺不敢多停留,他必須爭分奪秒的執行自己的計劃。

“遵令~~”

眾將聽令,但無人知道太子的心思。

眾將退出去之後,朱慈烺召見了整個宣府之內,唯一的一名知情者,軍情司照磨蕭漢俊。河南一別,到今日已經一個多月了,蕭漢俊不但是被曬黑了,而且面板乾裂,嘴唇青紫,狀甚悽慘張家口地區晝夜溫差大,風沙也大,蕭漢俊面板嬌嫩,又執行秘密計劃,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變成這般模樣倒也不奇怪,不過蕭漢俊眼睛裡的笑意和瀟灑卻不改。

見到太子,他第一句話就是:“殿下,從三月到現在,你給臣的二十萬兩銀子已經全部用完,到現在一錢銀子都不剩了。”

朱慈烺心說蕭漢俊真是“狡猾”,知道我要搞晉商,要有錢了,所以提前和我哭窮。板著臉:“銀子會有的,不過晉商和建虜勾結之事,你到底查清了多少?”

蕭漢俊微微一笑,取出兩個信札,呈給太子。

其中一個尤其厚。

朱慈烺取了看,厚的一封是蕭漢俊已經調查詳實,可以確定的一些事情,朱慈烺看後觸目驚心,就像他猜測的那樣,張家口名義上的交易物件是蒙古喀喇沁部,但實際上交易的物件是建虜人,蒙古人只不過是建虜使用的白手套,所有從張家口獲取的物質,蒙古人連一成都用不到,剩下的九成都是在為建虜服務。

鹽鐵,茶葉,布匹,中藥,這些也就罷了,遼東本地多多少少都有些產量,加上有朝鮮那個破口,大明已經很難用這些東西封鎖建虜了,所以最讓朱慈烺憤怒的其實是兩項:一個是糧食,另一個是製造火藥的必需品,硫磺和硝石。

這兩項物資都是遼東不能自給,同時也是大明非常稀缺、嚴格管控、決不允許流向建虜的戰略物資,但照蕭漢俊的秘密調查,每年透過張家口流向遼東的糧食和硫磺硝石,不在少數。

蕭漢俊列舉了一些例子,查到了晉商在張家口囤積糧食,鹽鐵,硫磺和硝石的幾處秘密地點。

只要大軍一到,全部查封,這就是如山的鐵證。

當然了,這些事情並非是蕭漢俊一個月,而是上任軍情司照磨的第一天,就依照太子的命令,開始著手調查的,將近半年,終於是有所收穫。

朱慈烺越看心情越沉重。

那麼張家口的情況,朝廷到底知不知道呢?

關於第一點,張家口和大同馬市交易的主體是建虜,而非蒙古喀喇沁部,喀喇沁只是白手套的事情,大明朝廷心知肚明。故意裝作不做有兩個考慮,一來是力求穩定宣府邊防,自崇禎九年,重開大同和張家口的馬市之後,建虜就不再侵擾這兩個地方,宣府兵和大同兵可以比較大膽的參與其他地方的戰役,而朝廷對這兩個地方的撥款,每年都在下降中,間接的減輕了朝廷的財政壓力。

崇禎十一年,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曾經就此事上過一份奏疏,言明利弊,而崇禎帝接受了盧象升的建議,同意與建虜操縱的蒙古部進行合法貿易,先求穩定宣府邊防,再設法離間滿蒙關係。同時也能從張家口貿易中獲取急需的戰馬。

而建虜則想要從互市獲取需要的糧食和鹽鐵,所以崇禎九年之後,建虜再沒有攻擊過宣府和大同,以求保證貿易的繼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