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漢俊搖頭。
“頑固不化。既如此,我們也不必再有期待了。”朱慈烺輕輕一嘆,抬頭看向蕭漢俊:“立刻執行備用方案吧。”
“是。”
蕭漢俊急步離開,在幾十匹快馬的護衛下,消失在夜色中。
大軍前行。
這一夜,朱慈烺更加緊張,因為每隨著車輪行進一次,距離朱仙鎮的路程就近了一點,到現在他還沒有收到丁啟睿和楊文嶽的軍報,不知道兩人走到了哪裡?也不知道李自成是否已經從開封撤軍,向朱仙鎮而來?
古代戰爭和現代戰爭最大的不同,就是資訊的流通速度,如果是現在,只一個電報,或者是衛星掃描圖,他就可以知道戰事的進展,知道敵人和友軍都行進到了哪裡,但古代不行,資訊的流通速度和距離的長短成正比,一百五十里之內的訊息,他可以在一天之內知道,超過一百五十里,他就只能等第二天了,如果信使在路上出了意外,他甚至可能第三第四天才能知道。
這種情況下,統帥對戰場的判斷力變的尤為重要。
優秀的統帥不會等到情報到手,才做出決斷,因為那時戰場情勢可能已經發生了改變,照舊情報做出的判斷,可能已經趕不上新的戰場形勢了。
一名優秀的統帥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預先判斷敵人下一步的動向,併為此展開計劃,堅定不移的執行,如此才能毫秒不差的將敵人裝入彀中。古來名將,無不如此。
朱慈烺不敢自稱優秀的統帥,他唯一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的大致走向,知道李自成在朱仙鎮可能的佈置,知道某些歷史人物的性情,而經過吳甡,侯恂,左良玉,加上參謀司的幾位參謀的推敲預判,制定出了一個最符合戰場形態,最能取得勝利的計劃。而現在,他正按照計劃堅定不移的執行。
丁啟睿和楊文嶽也應該一樣,太子給他們下的是死命令,如不能在規定的時間,抵達規定的區域,達成規定的目標,他們也不必等軍法,自裁即可。
所以,雖然緊張,但對於即將到來的朱仙鎮之戰,朱慈烺還是充滿了無比的信心。他手握崇禎帝賜給他的御劍,憑軾而立,迎著夜風,望著前行的大軍,心潮澎湃,總是千古之感。那暗夜裡的火把,如星星之火,從身前一直燃燒到天邊……
中牟縣。
深夜子時。
經過四個時辰的急行軍,押著“鄭州知府”王瑀的囚車,已經行到了中牟地界,押解的軍士們都累了,但王泗卻不同意休息,嚴令眾軍繼續向前,天亮之前必須趕到開封城外的閻李寨,將“叛徒”王瑀和一干罪證交到闖帥的面前。
王瑀雖然名氣不大,但卻是第一個被闖帥正式任命的文官,他親家還是闖營大將袁宗第,他暗地裡歸順朝廷,向官軍輸送闖軍關鍵情報之事,非有鐵證不可,不然不說袁宗第,就是李自成本人也不會輕易放過。
王泗對自己掌握的證據非常有信心。
但這並非他急切想要趕到閻李寨的原因。
王瑀私通朝廷,出賣闖營情報之事,表面上是他偵破的,但內裡出力最多的卻是李巖。
作為李自成任命的“推官”,王泗在鄭州的主要任務就是防諜,最初他根本沒有懷疑王瑀,也不敢派人監視王瑀,只是在上個月給李巖的書信中偶然提到,“知府大人”最近特別喜歡參佛,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城外的小白馬寺。原本他只是隨意提到,不想李巖聽後立刻就警覺了,令他派人監視王瑀,並在王瑀府中安插眼線。
經過一個月的監視,他竟然真發現了王瑀一些異常舉動,又深入挖掘,尤其是撬開了王瑀
並趁著今日王瑀和官府細作在小白馬寺見面的機會,想要一舉拿下,不想那個官府細作甚是狡猾,在重重包圍之下,居然也還是溜走了,令他扼腕嘆息。
不過王瑀本人、包括他管家、還有小白馬寺中的兩個假裝成僧人的官軍細作都被他抓到了。人贓俱在之下,王瑀也不得不承認。
作為李巖的好友,王泗深深知道李巖最近面對的困境,紅娘子落入官府之手,軍中謠言不斷,說李公子為了救妻,可能會出賣闖營。雖然闖帥表面上沒說什麼,但內心裡誰知道有沒有懷疑李巖呢?
————感謝“20181124041315515”的大賞,誠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