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喜懊惱無比。
城頭卻是歡呼。
先是南門,接著西門,然後到東門和北門,數萬開封守軍和數十萬的開封百姓齊聲歡呼,人人都知道,流賊想要炸城,但失敗了,開封是一座被神靈保佑的城市,永遠都不可能被流賊攻破。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勇士,真乃我開封的勇士啊!”
城樓之上,河南巡撫高名衡含著熱淚,大聲呼喊。
闖營中軍大旗之下,李自成臉色發青。
城中的呼喊讓他憤恨,他用力的握著馬鞭,壓制著胸中翻湧的怒火,指節一根根都發白。
劉宗敏狠狠將手中的鼓槌摔到地上,對李自成道“闖帥,我軍士氣已喪,不宜再攻,還是先撤回來吧!”
李自成不說話,但心裡卻也是明白。照這樣打下去,就算把精銳老營的幾千人全填上去,也無法攻破城池。但他又實在不甘心,今日傷亡這麼大,但卻沒有拿下開封城,明日怕是難以再鼓舞士氣了。
遠望高大堅固的開封城牆,又看了一眼這無邊的夜色,李自成一時猶豫不決。
……
黃昏時分,太子朱慈烺親率左良玉的五萬精銳和兩萬京營兵,從歸德拔營,不直接走杞縣、陳留通往開封的官道,而是繞行雎州、經通許縣到尉氏縣,再直抵朱仙鎮的西面。
全部路程將近三百里,七萬大軍晝伏夜出,要用三天時間走完。
原本照朱慈烺的謀劃,十四天後才是進軍的最佳時機,但現在李自成孤注一擲,在開封猛攻,官軍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誰都知道攻城戰就是往裡面填人命,流民和輔兵也就罷了,李自成居然派出了老營精銳,由此可知,他真是被逼急了。
而李自成在城牆下損失的精兵越多,官軍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從這個角度看,朱慈烺倒希望他多派精兵攻城。
唯一的隱憂,就是擔心開封守軍頂不住闖軍精銳的三板斧,在官軍援兵到達之前就失陷。所以在思索之餘,朱慈烺也在暗暗祈禱,祈禱高名衡陳永福等人能夠頂住壓力,固守城池。不需要多,只需要再堅守三天,援兵就可以抵達開封城下。
當初只所以選擇歸德為屯兵地點,一來是因為歸德緊鄰山東,有運河之力,從濟寧轉運軍糧到歸德,輕便又省力。第二,歸德距離開封三百里,不遠不近剛剛好,遠了來不及救援開封,太近了則闖賊不敢全力攻城,難以達到疲兵的效果,現在看來,三百里還是有點遠,如果是兩百里就好了。
在太子率領主力開拔的同時,作為疑兵的丁啟睿和楊文嶽已經前行了幾十裡,這個時間點已經準備要安營紮寨了。
和太子主力的偃旗息鼓不同,悄悄潛行不同,這兩路人馬都是大張旗鼓,唯恐流賊不知道他們要去救援開封。
有人問了,官軍兵分三路,就不怕流賊各個擊破,就像薩爾滸之戰一樣嗎?
但其實是多慮,薩爾滸之戰時,建虜兵少而精銳,單獨面對任何一路明軍都有優勢,且多騎,可以大範圍的轉移,因此“管他幾路來,我自一路去”的戰術才能成功。但流賊可沒有建虜的精銳,三路明軍中,即使是最弱的丁啟睿,遇上流賊都有一定的戰鬥力。且時間短暫,情況不明,李自成很難在一到兩天之內做出決斷,而當情況明瞭之時,官軍已到朱仙鎮前,他也沒有各個擊破的機會了。
七萬大軍,前鋒是左良玉手下的勁將王允成,副手是李國英,兩人率三千騎兵在前探路,每隔半個時辰向後面回報一次,左良玉自領左營精銳在後,中軍則是太子率領的三千營、神機營和精武營的四個千總隊,再然後是護衛著大軍糧草和補給的左柳營,接著是工兵營,最後斷後的是精武營的兩個千總隊。
至於臨清營,則被太子留在了歸德,負責向前線輸送糧草和補給,保證大軍後方的安全。
而在這之前,董朝甫率領的一百斥候兵早已經遠遠撒了出去,此時已經前出一百里,到達商丘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