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司照磨李紀澤皺著眉頭:“殿下,那一來,我京營怕是要直接和流賊精銳相碰撞了……”
李紀澤的憂慮朱慈烺明白。
京營雖然顯示出了一定的戰力,但畢竟是新軍,在參謀司和少司馬吳甡制定的計劃裡,在朱仙鎮當主力、做炮灰的,還要是左良玉的五萬精銳為主,兩萬京營負責拱衛太子,收割最後的勝果就可以,所以左良玉的部隊才會開在前方。但現在太子改變行軍編制,除了騎兵之外,大部分的左營士兵都要移到後面,而他們留下的空缺,將由精武營承擔,這一來,面對面同流賊血拼、處在第一線的就變成了精武營,不管戰事順利與否,精武營都有可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左營卻可以儲存實力。
朱慈烺沉思道:“左營行軍速度緩慢,軍士疲憊,在急行軍的狀態下,遇上流賊必然是大敗,為了開封大局,我京營必須頂上!當然了,也不能讓左營太輕鬆了,除了騎兵之外,再責令左良玉選出一萬能跟上我京營步伐的步戰精銳,五中選一,我想他應該還是能夠做到的。”
吳甡點頭,拱手道:“臣明白了,臣這就去傳令。”
朱慈烺搖頭:“晚上拔營之前再告訴他,他行了一夜軍,讓他好好睡一覺吧。”
吳甡和侯恂頗有感慨,想不到太子對左良玉如此的體貼。歷來,文臣對武將的恩寵,大部分都是想要利用,太子對左良玉的體恤當然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除此之外,卻也有用人用心,希望左良玉能重拾初心的用意以左良玉的聰明,應該能體察到太子的苦心。
黃昏,大軍即將拔營之前,朱慈烺收到了軍情司傳來的最新情報。
昨日,流賊連續猛攻開封城,直到深夜凌晨方才罷休,攻城車雲梯、火炮弓箭都用上,甚至還使用了炸城之術,不過卻都為守軍一一所挫敗……
看完情報,朱慈烺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高名衡和陳永福不負眾望,開封成功的頂住了李自成的三板斧。
“丁啟睿和楊文嶽到哪了?”朱慈烺問。
張家玉立刻回答:“照計劃,丁啟睿今日黃昏過寧陵縣北紮營,楊文嶽過寧陵縣南紮營。”
寧陵縣屬歸德府,距離歸德府治所在地商丘城八十餘里,丁啟睿和楊文嶽昨天下午申時(四點)才從商丘出發,現在的行軍速度屬於是正常。
“最遲明天黃昏,闖賊就會得到我軍的訊息……”
朱慈烺盯著地圖,喃喃自語。
杞縣距離開封一百一十里,明天黃昏,丁啟睿就會進入杞縣境內。楊文嶽則會到達杞縣西南的關廟鎮,做出向朱仙鎮進軍的架勢。而杞縣已經是李自成的眼線範圍,處處都是他的偵騎,大將李過還駐軍陳留,所以訊息很快就會送到李自成的面前。
而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李自成一定會暫時從開封城下撤離,將大軍移往陳留、朱仙鎮一代,準備同官軍決戰。
希望他能在“左良玉”和“帶天出征”的兩個旗號之中徘徊迷茫一陣,不需要多,只要他有半天的遲疑時間,朱慈烺計劃成功的希望就會大大增加。
大軍開拔之前,吳甡向左良玉宣佈了太子的新命令。
左良玉欣然從命。
作為一名沙場老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前鋒行軍的危險性,而他麾下兵馬昨夜的行軍速度讓他頗為不滿,太子的京營新軍精神抖擻,自己的百戰精銳卻是萎靡不振,拖拖拉拉,實在令人汗顏。他雖然連下軍令,但卻也無法提升行軍速度,本來他想著今夜拔營之前,想辦法向說明一下左營的苦衷,又或者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下行軍的速度?想不到不等他說,太子就已經為他做出了安排。
安排完畢,大軍拔營。
前鋒是左良玉的一萬兵,然後是精武營神機營三千營,最後是左良玉剩下的四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