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374章 魚臺縣之戰(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4章 魚臺縣之戰(1) (2 / 3)

只要按部就班的打,不急不躁,齊心協力,擊敗李自成,取得開封之戰的勝利,並非難事。

因此在軍議之上,他否決了楊軒等幾個年輕氣盛的將領,想要奇襲歸德的計劃。

戰略目標清楚,不過具體執行仍需要小心,尤其是袁時中是一枚重要的“暗棋”,絕不能被李自成察覺。汝寧距離陳州三百里,騎兵三天可到,以小袁營的戰力,絕對不是左良玉等人的對手。因此,左良玉丁啟睿等人向小袁營的攻擊,必須掌握好尺度,即要打,也不能大打,以免傷了袁時中的主力,令他不能在開封之戰中發揮效果。

軍議結束,朱慈烺小聲叮囑田守信,並將親手所寫的命令,交給田守信,令他親自前往汝寧,將密令向丁啟睿左良玉等人宣讀。平常命令都是信使傳遞,但此次命令至關重要,朱慈烺怕其他人壓不住場,或者有什麼紕漏,因此必須田守信親自去走一趟。

田守信是東宮典璽,代表太子,丁啟睿左良玉等人必不敢小覷。

從濟寧到汝寧,將近八百里,騎馬快則六天,慢則七到八天,雖然途徑區域都在官府控制之下,但難保不會有流賊出沒,因此朱慈烺派佟定方率一百武襄左衛和一百名三千營的騎兵護衛,一來保護田守信的安全,二來壯大他的聲勢,免得他到了汝寧,無人可用,變成一個孤零零的信使,令人小瞧了東宮。

田守信和佟定方聽令,兩人帶兩百騎兵即刻出發。

離開之前,田守信將鞏永固請到一邊,小聲說話,請他在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裡照顧好太子。

鞏永固點頭答應。

黃昏,朱慈烺率眾將巡視城外的京營大營。

大明朝有規制,客軍一律不得入城,原本京營不算客軍,因為京營是皇帝的親兵,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主人,但京營自覺遵守這個規矩。明末官軍素質參差不齊,搶劫百姓財物是常有的事情,不許官軍進城,以免騷擾百姓的本意是好的,但操蛋的是,平常不讓客軍進城也就算了,遇上了戰事,官軍和流賊建虜作戰,需要修整,或者要城牆後面喘口氣的時候,官府居然也不讓客軍進城。

當年趙率教馳援關內,不論三屯裡還是薊州,都將他四千疲憊不堪的騎兵拒之於外,以至於被建虜大軍圍攻,最後全軍覆沒。

照理說,有此慘痛的教訓,朝廷應該有所改過,但遺憾的是,不許客軍進城,仍然是一條不能撼動的鐵律。

戰時不許客軍進城,這個規制非改不可。

京營軍營是依官道而建,軍旗招展,帳篷錯落有致,那一面代天出征的大旗在空中飄揚。正是晚飯時間,將士們正在排隊領飯,一個個有說有笑,京營軍規,操練和行軍之時,是絕對不許亂說話的。只有每日的早中餐時間,士兵們可以不受限制的享受輕鬆。當太子經過時,所有人都是抱拳行禮,但不必下跪,這是朱慈烺定下的規矩,軍中去除一切繁文縟節,無論將官還是士卒,非有必要,輕易不施行跪禮。

朱慈烺欣慰的看到,士兵們精神旺盛,腳步輕盈又有力,說笑時的眼神和對白也都對即將到來的開封之戰充滿信心,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新兵,都還沒有上過戰場,但京營糧餉充足,士兵們每天都能吃上肉,體力充沛,三個月超嚴格的操練已經讓他們身具信心,對即將到來的大戰,非但沒有恐懼,一個個反而還躍躍欲試的想要建功京營軍規,只有“軍功田”才是永久歸個人的,想要改變自己和後代的命運,士兵們只有立功這一條路,不然等到退役了,“俸祿田”還給京營後,他們就一無所有了。

加上思想教導官每天晚上給他們洗腦,現在,他們每個人都將關外的建虜和中原的流賊視為仇愾。

“殿下,京營必有可為啊……”

身為兵部侍郎,吳甡對大明軍隊的糜**任何人都清楚,京營氣象讓他非常有信心。

對京營的戰力,朱慈烺還是有相當信心的,唯一不足就是缺乏上陣的經驗,而最大的優勢則是火器充足,一來一往,補了經驗缺乏的劣勢,所以不能著急,需慢慢調教,只要有兩到三場的勝利,京營就能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

“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