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372章 告急奏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2章 告急奏疏 (3 / 3)

雖然不如臨清,但濟寧也在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且濟寧距離商丘不遠,只有四百里,又有運河支撐,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力地點,因此朱慈烺決定將解救開封的大本營設在濟寧。

“先生,你說李自成會離開河南,派大軍襲擊濟寧嗎?”離開臨清時,朱慈烺問吳甡。

吳甡道:“臣以為不會,闖賊不止狡詐,行軍作戰一向也非常謹慎,濟寧屬於是客地,闖賊從未在這邊經營,而且相比於開封,濟寧只是一個小地,闖賊斷不會舍開封而到濟寧。”

朱慈烺笑:“我倒希望他來。”

吳甡肅然道:“殿下想用自己用誘餌,誘闖賊大軍到濟寧,此事萬不要再提,臣絕對不會同意!”

朱慈烺笑一笑,不再說。

就在京營大軍離開的同時,第一批在街頭殺人、被判為死刑的劉澤清親兵在臨清街頭被公開處決。人數大約有一百,訊息傳出,全城轟動,百姓奔走相告,紛紛前去觀刑。

劉澤清死後,山東總兵的職務暫時由副將鄭隆芳代理,鄭隆芳是劉澤清的妻弟,本人並無能力,只是靠著裙帶關係才成了領兵的副將,朱慈烺不擔心他叛亂,只擔心他能力不足,無法駕馭山東的局面,因此臨行之前,特意叮囑董琦,一定要提高警惕。

山東巡撫王永吉,布政使邱祖德帶著山東文武在城門口送行太子。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王永吉和邱祖德都以為肯定是要被責罰了,甚至是烏紗不保,不想太子非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上書為他們“具保”,言他們無罪,兩人都是感激涕零。

臨清距離濟寧五百里,京營一天行軍九十里,用了五天半的時間就趕到了濟寧,古代軍隊行軍正常標準是一天六十里,但京營平常有長跑訓練,士兵腳力足夠,又有眾多的騾馬助陣,走的又是官道,因此行軍速度相當快,每晚紮營,營地裡都會燃起篝火,燒大盆的熱水,供士兵們燙腳,這是京營規矩,雖然是野外行軍,也要保證每晚的熱水供應,以免士兵出雞眼,水泡,影響行軍速度。

行軍之時,董朝甫率領的斥候騎兵三人為一組,遠遠地就撒了出去,最遠已經到達了一百里之外,在他們之後,三千營的騎兵也分出了三百人,進行中距離的探查,最中間則是京營兩萬大軍,而在大軍之後,亦有三百騎兵在執行斷後探查,以免被敵人從背後包抄。雖然濟寧一代並沒有敵情,但該有的工作卻一點都不能少。

朱慈烺坐鎮中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了前方一百里的探報。前後左右的情況,也都在掌握中。

大軍一路前行,軍容鼎盛,秩序井然,即便是孟文龍帶領的工兵營,也沒有掉隊。比起每日操練計程車兵,民工們雖然經過專業的行軍跑步訓練,但他們所受的辛苦勞動,卻一點都不比京營將士操練差,加上都是窮苦出身,因此一路而來,行軍速度竟然不必京營差。

到達濟寧時,正是一日的中午,朱慈烺尚沒有進城,就收到了來自京師的八百里加急塘報。

原來是周王和河南巡撫高名衡又向朝廷上了告急奏疏,言流賊漫天遍野,開封危在旦夕,求朝廷速發援兵。

歷史上,在開封被圍之後,朝廷十八萬救援大軍只用了十五天就到了開封城下,只可惜,雙方只僵持了二十天,朝廷大軍就敗了。(注:大部分的史料都記載朱仙鎮之戰是在五月末六月初,只有少部分史料記載的是七月中旬,作者君採信前者)

崇禎帝看了河南的告急奏疏,心急如焚,立刻令兵部轉給太子。

也就是自己兒子領軍,臨出京之前,朱慈烺又向他上了密奏,言明瞭朝廷在“松錦之戰”的失誤,並指出開封城池堅固,流賊雖然人數眾多,但一時卻也難下的要點,朝廷不可催戰,以免重蹈覆轍的教訓。也因為如此,崇禎帝才能忍耐,不然以他過往的性子,即便不給兒子下旨,也要令屯兵汝寧的左良玉丁啟睿大軍向開封進發了。

朱慈烺代天出征,出京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八百里加急給丁啟睿左良玉等人傳令:大軍屯於汝寧,等待京營大軍,非有命令,不得擅自向開封進軍!

左良玉丁啟睿本就對流賊之勢膽戰心驚,有怯戰心理,太子的命令正中他們下懷,因此這十幾天來,朝廷十幾萬大軍一直駐在汝寧,除了收集糧草,操練士兵之外,再沒有其他動作。

開封城中的周王和高名衡不明白情況啊,他們對丁啟睿和左良玉按兵不動十分不滿,特別是周王,三天就一個奏疏,不停的向崇禎帝求援。

——————感謝金瀚仙宮道主的打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