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後殿,朱慈烺給曾德昭賜座,曾德昭坐下之後立刻就道:“太子殿下,草民有一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講?”
“但講無妨。”
“不知道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代表都跟您說了什麼,但荷西兩國都是兇殘狡詐、言而無信之人,不管他們說了什麼,您都不能輕易相信,在我的老家,歐洲各國都把荷西兩國視為不可交往之國。”
曾德昭一本正經,假話說的跟真的一樣,如果朱慈烺是本尊,不知道歐洲歷史,還真有可能被曾德昭給騙了。
朱慈烺淡淡笑:“不用擔心,本宮召他們來,只是想跟他們談一筆生意,”
聽到“生意”兩字,曾德昭眼睛裡的不安更多:“大明是要購置火炮嗎?澳門卜加勞鑄炮廠,是天下最好的火炮廠,我們賣給大明的火炮,不但威力比荷西兩國大,而且價錢公道。”
朱慈烺搖頭,緩緩道:“不是火炮,而是戰艦,戰馬,板甲和糧食,如果澳門有,大明優先從澳門購買。”
曾德昭微微驚奇,大明地大物博,對外貿易一向都是隻賣不買,長期保持巨量順差,將歐洲白銀源源不斷的拉到中國。為了解決貿易逆差,葡萄牙人想方設法的向大明推銷歐洲的各種商品,但一點效果都沒有,大明百姓對歐洲產品毫無興趣也毫無銷路。直到建虜興起,因應戰爭,大明向葡萄牙人購買火炮,才讓巨大的貿易順差稍微敉平了一些。
葡萄牙人在澳門設定鑄炮廠,主要的客戶就是大明。
除了大炮,葡萄牙也曾經試圖向大明出售其他武器,比如租售一些小的艦船給大明,但大明拒絕了。
一來大明是陸地國家,海權觀念淡薄,不然也不會長期施行海禁政策,二來大明的水師並不弱,鄭芝龍的海船完全可以維護廣東福建等地的安全,大明沒有購置船艦的必要。且船艦價格昂貴,隨便一艘主力戰艦的價錢都在五十萬兩銀子以上,小的艦船也是十萬銀兩以上,不是大明能負擔起的。
而時過境遷,現在葡萄牙人的艦隊已經衰落,無力和荷蘭人爭鋒,自己都不夠用了,當然也就不可能賣給大明瞭。
至於戰馬。歐洲有優良的戰馬,大明的戰馬又極其短缺,從歐洲運馬到大明,看起來是一門好生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很困難,因為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從歐洲到大明乘船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人在半年的旅途中都常常生病,甚至死在海上,嬌貴的戰馬就更是難以承受了。葡萄牙人曾經做出測試,從歐洲運輸戰馬到大明,如果一切順利,沒有遇上臺風和海難,也沒有海盜黑吃黑的情況下,十匹馬只有五匹馬能存活下來。
歐洲戰馬價格本來就不菲,折損一半後,成本翻翻,賣給大明的價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以大明現在的財政狀況恐怕很難負擔,加上葡萄牙本身不產戰馬,因此這項生意很難做。
最後是糧食。歐洲的糧價倒是不高,但路途實在是遙遠,海上又有風浪,半年時間糧食發黴的可能性極高,所以從歐洲運糧是不現實的。朱慈烺也沒想買歐洲的糧食,他想要買的是三國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糧食,西班牙人在呂宋島,葡萄牙和荷蘭在印度,從這三地運糧到大明,路途並不算太遙遠,哪怕就是價錢稍微高一點,朱慈烺也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