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中,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了,朱慈烺原本已經困的不行,想要睡覺了,但一份新到的塘報,卻讓他的心又提了起來流賊正在商丘城中搜捕商丘縣令梁以樟和侯家公子侯方域……
河南商丘城。
熊熊大火從晚上一直燃燒到次日上午,終於是漸漸熄滅了,但整個商丘城已經變成了一片灰燼,臨近中午時,闖軍的一名年輕將領帶著幾個親隨登上了昨夜戰鬥最激烈的西城門,遇見的闖軍士卒都喊他“李公子”。
原來是李巖。
李巖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有功名的舉人投靠流賊,在明末是極其少有的事情,偏偏李自成賬下就有兩個,一個是號稱智多星的牛金星,另一個就是李巖了。
李信是官宦後代,因為行俠仗義,常常賙濟窮人,在杞縣名聲極好,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崇禎十二年河南大旱,他勸說縣令暫停徵稅,並開倉賑災,但縣令哪有餘糧賑災?結果災民譁變,搶劫城中富戶,並推舉“李公子”為他們的首領。
彼時的李巖並沒有反叛朝廷之心,他被災民推舉為首領後,嚇的三魂出竅,一方面竭力自清,另一方面則勸說災民放下武器,但不等他成功勸說,州府的平亂大軍就已經趕到了,一班烏合之眾的災民,哪裡是官軍的對手?災民被擊潰,李巖本人也被投入大獄,等候朝廷的處置。
原本李巖以為自己必死,但不想一股蒙面人忽然襲擊了大獄,將他從獄中救了出來。
卻是紅娘子。
事到如今,李巖不反也不行了,於是他和紅娘子便反出杞縣,投奔李自成去了。
到今日,已經有兩年時間了,這兩年中李巖為李自成出謀劃策,貢獻了不少好點子,極得李自成的信任。而這次圍攻歸德,就是出自他的謀劃。
攻取歸德府並不是為了佔領城池,而是為了奪取城中的財物和糧米,同時也是清除開封府的外圍屏障,將開封府徹徹底底的變成一座豫北的一座孤城,為接下來攻取開封府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歸德府已經被攻陷,李巖站在城樓上,望著滿城的殘垣斷壁,臉上卻一點喜色都沒有。
二十萬大軍潛行百里,圍攻了五天,最後卻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實在是得不償失。闖軍在中原流竄作戰多年,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像今天這樣,攻取一座大城,但卻一無所獲的情況呢。歷來各地的官員最多就是焚燒府庫,從來沒有出現過城中富戶也被同時焚燒的情況。
原因很簡單,明代官員大部分都出自士紳,焚燒士紳的財產,等於是在同自己的同類為敵,何況這是內戰不是外戰,官員們天生都有一種城中百姓是本官保護的物件,本官如果焚燒百姓的財物,又跟城外的流賊有什麼區別呢?
正是因為如此,流賊每每攻下一座城池,都得獲得大量補給。
不能說官員不對,只能說時勢使然。
但今日的商丘卻是一個特例。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商丘知縣梁以樟和侯家公子侯方域,梁以樟也就罷了,但侯方域的出現卻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李巖不只是李自成的謀士,更負責闖軍的“情搜”,是闖軍的情報負責人,在圍攻商丘城的十天前,他就派了大量的奸細潛入商丘,掌握商丘守軍的一舉一動,最初得到的情報都還正常,一切都在掌握中,但等到侯方域回到商丘後,情況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侯家舉家逃亡山東。
侯家是豫東的名門望族,過去幾年從未離開過商丘,侯家的逃亡對城中富戶有極強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