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一千五百兩。
魏藻德狀元出身,年紀輕輕就成為工部尚書,工部是除戶部之外跟商人打交道最多的衙門,因此魏藻德的字畫頗受歡迎,出價的商人尤其多。
最終得拍的是京師本地的一位商家。
吳偉業就更是忿然了,若論詩詞,這幾位大人沒一個能比上他,但拍出的價錢卻超過他十倍。“我吳梅村就這麼不值錢嗎?”
接下來,六部尚書和幾個侍郎的作品都拍出了不錯的價錢,尤其是幾個做過地方督撫,未來有可能會入閣的人選,如蔣德璟吳甡等人,他們的作品都受到追捧,最後都超過了一千兩。等到了內閣四臣時,競價更激烈,價錢也就更高了,陳演拍了兩千三百兩,謝升也兩千兩,魏造乘差一點,一千六百兩。
不知不覺,只剩下最後一副沒有被拍賣的作品了,那就是首輔周延儒的行書。
閣樓上,吳偉業由忿然漸漸變成了興奮他終於是迴歸了自己左庶子的角色,今日拍賣不就是為了籌集銀子嗎?只要有人願意出銀子,管他字畫水平呢?
朱慈烺微微苦笑大明商人的冷靜程度超過他想象,現在的收入比他預料的數字低了不少。這幫奸商,一個比一個奸,條件都這麼優惠了,卻依然沒有人願意出高價!
拍賣中,小太監唐亮拿著筆墨,每拍賣一筆就在冊子上記下數字,同時撥動算盤到現在為止,雖然場中氣氛很熱烈,但一共只拍了六萬多兩銀子,距離朱慈烺的目標十萬兩還差一半呢。
“這是首輔周閣老的大作,所書的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閣老筆法古拙,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冠絕佔今,鮮有儔匹……”木臺上,田守信身邊的東宮官員大肆吹捧周延儒的書法。
其實不用吹,哪怕周延儒寫的是一堆狗屎,只看他二十多歲高中狀元,兩度為首輔,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經歷就足以讓商人們掏銀子了。
“兩千兩!”
“兩千六百兩!”
“四千兩!”
周延儒的名號果然不同,商人們出價踴躍,連一直不動如山的徽商領袖蔡其昌也出價了,而且一張口就是四千兩,超過前一位的一倍。
蔡其昌一出價,現場就鴉雀無聲了。
蔡其昌財力雄厚,又是徽商領袖,輩分在那擺著呢,在場的還真沒有幾人敢跟他爭。
田守信卻不能見這種寂靜,大聲的鼓動:“還有出價的沒?這可是周閣老的墨寶,只此一次,以後就再沒有機會了,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一片寂靜中,聽見有一人道:“四千一百兩!”
眾人循著聲音看去。
原來是浙商王青林。
和蔡其昌一樣,王青林一直默默,不管臺上的作品是誰,眾人拍的多熱烈,他都不參與,但等到周延儒的行書掛起,蔡其昌出價之後,他卻忽然舉起了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