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鄭三俊,禮部侍郎蔣德璟,刑部尚書徐石麟,工部尚書魏藻德,左副都御史方岳貢,通政使司施邦曜,還有罷官的前給事中方士亮,雖然沒有功名,但卻天下聞名的黃宗羲,加上大小各級官員,整個驛館被擠了個水洩不通,見到劉宗周回來,有人喊念臺,有人喊老師,那萬眾矚目,表情激動的樣子,宛如前世裡的超級大明朝在街頭出現,被粉絲們包圍了一樣。
這還是御史言官們都出京了,不然場面最少大一倍。
不過這幫粉絲的年紀都不小了,大的六十,小的也有三十多了。
滿朝文官,也就是內閣四臣自持身份沒有出現,但都有請柬來,邀請劉宗周到府中一敘。
東林之盛,由此可見。
周延儒能復起為首輔,東林人出了大力,對東林領袖他當然不敢懈怠,不過身為內閣首輔,該有的矜持不能少,他不能親來,邀請劉宗周到府中,已經是莫大的榮譽。
劉宗周寒暄、客氣著,但滿腹的心事卻是藏不住。
劉宗周並不善於交際,尤其不善於跟那些他心裡看不上的人交際並非所有歡迎他的朝臣都是東林人,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來歡迎,場面上他總得應付過去。
一個多時辰後,天色黃昏之時,劉宗周終於是把人打發的差不多,只剩下朝中東林的骨幹,還有他的幾個學生還在身邊。
劉宗周坐在上首。
吏部尚書鄭三俊和左副都御史方岳貢兩位前輩分坐左右,刑部尚書徐石麟禮部侍郎蔣德璟,通政使司施邦曜,各依位置而坐,方士亮和黃宗羲沒有官職,又是後輩,兩人坐在最靠近房門的地方。
見劉宗周一直緊鎖眉頭,心事重重的模樣,座中的眾人隱隱都已經猜到,可能是跟皇上的召見有關。入朝之後,吏部尚書鄭三俊已經取代禮部侍郎蔣德璟,成為朝中東林之首,他跟劉宗周的關係也比較親近,於是出言詢問。
劉宗周只是嘆息,並不把和皇上皇太子見面的詳情講給眾人聽。
眾人各自猜測,一頭霧水。
“我累了,大家回去吧。”劉宗周閉著眼睛下逐客令。
於是眾人只能離開。
但卻有一人沒有走。
二十多歲,寬袍方巾,俊俏人才,臉上卻滿是悽苦的表情。
原來是原戶部尚書侯恂之子,明末四大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說起明末的四大公子,那可都是出身名門,才華絕代的一時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