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日不但大坪,連幾條通往大坪的鋪石街道上都黑壓壓地擠滿了情緒激動的船工船丁,還有一些常走漕運的小商人。
“收回厘金稅!”
“官府無道,橫徵暴斂!”
口號一聲聲的傳來。
大門石獅兩旁的有兩面八字牆,每面牆前都站著一排持槍的親兵,每個人臉上都是緊張之色,帶隊的千戶挎著刀,焦急的來回踱步,目光不時看向總督府衙內。
總督署後堂。
漕運總督史可法正焦灼的在堂中走來走去。
史可法身材不高,但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一身總督官袍,走起路來總是風風火火,今日更是如此了,堂中的青石磚被他踩了上百次,幾乎都快要踩爛了。
“制臺大人,不能再猶豫了。”淮安知府高瑋眼巴巴的看著史可法:“得馬上採取行動,那些奸商亂了淮安事小,如果誤了朝廷的厘金稅大計,那我等就萬死莫贖了!”
史可法面色冷冷地不說話。
他的幕僚應廷吉瞭解他的心思,朝高瑋白了一眼,冷冷問:“高知府所謂的行動,指的是什麼呀?”
高瑋是一個直性子,也沒有多想,直接道:“當然是調集督撫的標營兵和淮安的衛所兵,驅散外面的那些奸商和刁民!現在他們只有一萬多人,官兵還彈壓的住,如果等他們越聚越多,很多對朝廷憤恨不滿的人再加入進來,聚嘯生事,那就無法控制了。”
漕運總督負責整個大運河的安全,麾下有一個三千人的標營,另外還可以調動運河沿岸幾個省糧道衙門的官兵,加上淮安府的衛所兵,直接可以調動的兵馬最少在兩萬以上,平亂不是問題。
“高知府差亦,群情激憤,眾怒難犯之下,強自驅散,無異於抱薪救火,萬萬不可!”應廷吉不同意。
“不驅散難道要縱容他們把事情鬧大嗎?”高瑋著急。
他是淮安知府,淮安地界出了事情,首先要咎責的就是他,因此他比任何一個人都希望事情儘快平息。
“當然不是,百姓對朝廷有所誤解,還是要以勸說為主。”應廷吉看了一眼踱步的史可法,微微提高了一點聲調。
“制臺大人都已經親自去勸說了兩次了,嗓子都啞了,可那些奸商根本不聽,尤其是那個徐旭東,他家中一百多艘漕運船,平常自詡書香門第,憂國憂民,可現在居然躲起來了,可誰不知道今天鬧事的人群中,就屬他家中的船工船丁最多?若不是有他的授意,那些船丁船工焉敢跑到總督衙門前來鬧事?”高瑋氣憤不已。
“那也不能武力驅散,萬曆二十九年,蘇州商變的前車之鑑我們不能忘記!”應廷吉很堅持。
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派太監孫隆前往蘇州,宣佈蘇州凡織機一架子加徵稅銀三錢,紡織戶每匹稅銀三分,政策一出,紡織企業老闆們紛紛反對,並聚集鬧事,向稅務局提出“罷稅”要求,被稅務局拒絕,隨後老闆們組織工人遊街示威,並衝擊稅務所,兩名收稅的官員被當場打死,此事震動天下,但事後帶頭者並沒有被嚴厲追責,造成朝廷顏面盡失。
“當年蘇州就是因為官員猶豫不決,以至於釀成大亂,今日之事要避免當日之結局,就必須早做決斷!”高瑋有點激動。
“一旦出兵彈壓,事情鬧大,將外面的一萬多人逼成反民,高知府,這責任你擔的起嗎?”應廷吉厲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