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請大家起來後,大聲道:“最後本宮還要說一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所有軍令和紀律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從現在起,你們就要做到這一點,做不到,就不要怪軍紀的嚴厲。戰場和訓練場上,沒有任何情面可講,你們在訓練場上所受的所有處罰,都是為了你們最終能在戰場上活下來。這一點,望你們謹記。”
“謹遵太子殿下軍令!”
這一次是李若鏈帶頭呼喊。
檢閱完畢,就是分營房了。
為了方便管理,兩千新兵各有一個新兵號。
中國古代底層社會,重名率高得讓人髮指。諸如富貴、狗剩、某大、某二……之類的名字比比皆是。平常叫混了還沒事,但如果在訓練中,在戰場上叫混了,那就是致命的錯誤了。為了避免這種混亂,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們編號,確保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代號,這樣才能保證命令的下達、執行、反饋不會發生問題。
即便是在百年後的現代軍隊中,士兵的編號仍舊十分重要,不管遇上什麼事情,長官首先要查驗的就是士兵的編號,透過編號可以清楚的知道士兵的一切,而士兵的檔案更是如此——士兵的號碼為軍隊的管理部們節約極大的工作量,並避免錯誤的產生。
一個士兵一塊牌子,因為時間急,所以製作的並不是太精美。
半個手掌大小的小木牌,上面刻了幾個數字,兩邊穿了孔,用一根細繩繫了,士兵可以掛在脖子上。
士兵號碼的發放,都是隨機的,營房則是按照編組分派,四十人一個通鋪大房間,朱慈烺訓話完畢之後,兩千新兵領了號牌,在小隊長的帶領下,進入各自的營房。
有錦衣衛的強力督促,整個過程還算是井井有條。
這中間,李若鏈簡單向朱慈烺彙報了一下天津募兵的經過,有朱慈烺的東宮令和京營募兵文書,天津巡撫衙門非常配合,天津巡撫馮元飈還派其子馮勝出面幫忙,正是因為有巡撫衙門的全力配合,李若鏈才能在短短十天之內就招募到兩千新兵。
照朱慈烺的要求,這兩千新兵都是沒有家室的光混漢,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縴夫,李若鏈也招募了一些流失土地的農民,當然了,募兵最重要的四個字:;老實巴交,李若鏈一直都掌握著呢。
朱慈烺點點頭,對李若鏈的工作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