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四十四章 肺腑之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肺腑之言 (2 / 2)

不為天下的黎民,不為挽救華夏民族的沉淪,只為了父皇和母后,他就絕不會允許崇禎十七年的悲劇在今世再次發生。

“關於功名之人欠稅之事,我還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控制了一下情緒,朱慈烺看著眾臣,緩緩道:“我朝對讀書人不可謂不厚,只要考上生員,本人就免稅免役,閒了想到外地遊玩,路橋賦稅,也一概免除。一旦中了舉人,家中田畝全部免賦稅,不出三年,就可以成為一方豪紳,若是中了進士更不得了,民間常有一代進士三代老爺的說法,正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此等待遇,別說宋元,就是漢唐也不曾聽聞過。”

“朝廷待儒臣若此,然儒臣又如何待朝廷的呢?原本秀才、舉人、進士減免的稅賦都是有定額的,哪有你田地千畝,卻不納糧的道理呢?世宗皇帝時,就有儒臣逮賦,不過並不嚴重。到了神宗皇帝,遼東事起,寧夏朝鮮三大戰事,朝廷急需錢糧,儒臣逮賦的現象,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持續增多,朝廷追繳時,他們也能厚著臉皮,想盡各種辦法拖延。時至今日,外有建虜,內有流賊,朝廷動盪,百姓家家懸釜,難出米粟,天下危亡之時,這些人居然還在逮賦!”

“是有天災嗎?不是,是他們真的繳不出嗎?更不是。聖人云,家國天下,難道那些逮賦的儒臣沒有聽過聖人的教誨嗎?當然也不是,他們當然聽過,但他們自私自利的心理,已經讓他們忘記了聖人教誨,更忘記了入仕的初衷,這種人,已經不配稱儒臣,不配當朝廷的官,甚至連當讀書人都不配了,對這些人,革名去官,正是恰當。”

朱慈烺表情平靜,但卻聲音沉痛的說出了百年來朝廷對逮賦者的無奈,同時也揭露了逮賦者的無恥嘴臉。

殿堂鴉雀無聲。

滿朝文武,都被朱慈烺的肺腑之言給震撼到了。

那些彈劾朱慈烺的言官,雖然還是梗著脖子,但臉卻都有點紅。

崇禎抓著龍椅的扶手,咬著牙,如果不是皇帝的尊嚴在支撐他,他早就跳起來大喊了:我兒說的太好了,這都是我藏著的心裡話,想說而沒有說出來啊!

“殿下所言甚是,臣家中沒有逮賦者,一門三代也沒有逮賦者,但臣仍深感慚愧。”

兵部尚書陳新甲站出來,表情激動的對著朱慈烺行禮。

兵部右侍郎吳牲也站了出來,不過沒有說話,只是無聲的行了一禮。

接著是禮部右侍郎蔣德璟和刑部右侍郎孟兆祥。

陸續有朝臣站出來對朱慈烺行禮。

他們都是剛才對朱慈烺追稅之策有所腹誹,甚至是惡毒詛咒的人,朱慈烺一番話,讓他們汗顏。

這其中,兩個人比較特別,一個是少詹事王鐸,另一個是左庶子吳偉業。

兩人倒不是因為對朱慈烺有所腹誹,而是因為剛才朱慈烺被言官攻訐之時,作為太子老師的他們沒有勇敢的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弟子。弟子有難,老師卻坐視不管,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但兩人也有苦衷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